前朝三宝太监下西洋时,据传他所乘坐的宝船乃当时最大之船,开到欧洲后,洋人见了都惊讶万分,直言没有国家能造出与之媲美的船。想到此处,康熙心里冷哼,他一定要让人造出更加庞大华丽的船只,让那些没见过世面的泰西之人大吃一惊!
拟定了在何处修建船只,再想到要挑选跟着船队走的商户,康熙觉得过几日他是该把儿子放出来,跟自己一起操心此事了。
除了康熙,官员们也在各自忙碌。户部得备出开支,工部得开始挑选工匠预备着皇上点名,兵部则开始筹划,到底要派哪个营的人马跟着一快登船出使。
就在朝廷各部为出使欧洲的计划忙得人仰马翻之时,京中却突然出了一件,造成影响范围不小的事儿。
事情,还要从顺天府尹最近突然接到大约十几起人口失踪的报案说起。
京中的治安一向是好的,且即便不是京中,一下子十几家来报失踪也是大事。更何京城是天子脚下,发生这样的事情,惊人程度自然非同小可。
顺天府尹自从接到报案,第一时间就派人去查。好在这会儿大家住的都比较聚集,衙役们走访了一圈就大概了解了不少信息。有几个街坊称,他们曾见过几个名单上的失踪人口,一起去了西北边的一处小院。
衙役们根据报案人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最后经查到了一处被洋人传教士租赁下的小院里。衙役破门而入之时,这位传教士正在给他新感沐入教的信徒教授英文。
正在专心上课的“迷途羔羊”们吓了一跳,纷纷尖叫着往角落里躲闪。而洋人传教士则下意识冒出来一句洋文:“wh
th
ppen?”
为防止歹徒激烈反抗已经抽出大刀的衙役们:“...”咱们就是说,认真学习是好事儿,倒也不必如此偷偷摸摸。
为了给报案家属一个交代,这事儿自然是不能瞒着的,自然要向上报。
因着这事儿前所未有,顺天府尹也不敢压着,自然要报给康熙知晓。
康熙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处理的,终归是没有真的闹出人口失踪的事儿来。只不过是传教士们借着开学堂的名义,忽悠百姓信奉他们的主而已。
他站在治安角度这么想,其实也有点道理。但是朝中的文官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早朝时纷纷请旨,要求康熙重重处罚这个传教士。名义都想好了,“淫祀!”
礼部官文有记载,未经官府正式批准的祭祀,通通可算是淫祀。没经过皇上批准就得香火的神,自然也算是邪神。
武官们则对此事十分不耐。怎么,人家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碍着你们了?凭什么不让人家学!
他们也不是就非要支持洋人,只是一贯看不惯言官御使的迂腐劲儿,所以找到时机就想借题发挥。
康熙一时被官员们争执不断互不相让的劲头闹得头疼。左右早朝议论不出结果,他索性便叫梁九功宣布散朝。
胤礽还顶着禁闭的惩罚没被放出来,所以此事他知道的晚了一步。
不过他听说后的第一反应便是,正好可借此时机,劝他汗阿玛在京城开设专门的外语学堂。
一来他想借此事把开设学堂于朝廷治理有好处的想法,隐晦地灌输给他汗阿玛。二来,凑上了这个时机,他也可以为朝廷派人出使欧洲多挑出点可用之人。
冒出这个想法后,胤礽头一次觉得京中的传教士还有些可取之处。只是他眼下还没想好怎么说服他汗阿玛,所以只能把这些想法暂且压下。
京中事儿波及范围不算大,对于没挨着政治中心的河南之地来说,影响就更小了。
说起河南,想必大家还记得这里正在修建大清历使泄洪量最大的河坝。这项浩大的工程已经开始了两年有余,按照河道总共靳辅的计算,预计再有三四年,这座大坝也该完工了。
靳辅站在高处俯视施工现场,心中不由得生出感慨,自从有了东瀛来的免费劳动力,他这里的人手压力可真是轻松了不少。
大坝若能提前完工,施琅将军可是他头一个要感谢之人!
第129章
顺天府尹抓着洋人传教士偷偷开设英文课的热闹渐渐传开,京城现在出的报纸也都是围绕这件事的。
大臣们不关注百姓们到底都学到了多少,但国子监的学生们却都很关注。洋文这个陌生语言,他们之中有些人还是很感兴趣的。甚至有学生偷着感慨,“虽是传教,但我能听懂一点洋人的鸟语也不错。”
如今宫里的传教士也很受康熙重视,所以国子监有不少学生想另辟蹊径,试图通过从学会一点洋文走上仕途捷径。
钦天监对比其他部多少有点寒酸,但也是一个门路不是吗?
可惜现在这样的心愿不能上达天听。不过学生们也不用等很久,因为我们没关禁闭好久的太子爷,被放出来了。
胤礽的紧闭解除之时,正是康熙被官员们吵得最头疼的时候。他与儿子说起此事时,口气都的抱怨完全不加掩饰,“他们以为朕现在有派人出使泰西的打算,是重视洋人的缘故。所以现在一个两个跟着上书,要朕重重处罚那传教士。”
他嫌弃道:“酸儒书生,不知所谓!”
胤礽“闭门思过”几日,对朝臣们如此群情激奋地反对“洋人”,反应可比他汗阿玛要平静的多,“儿子倒是很能理解朝臣们为什么会如此激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