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灶设计了专门的烧柴的灶口和取灰的灶口,方便在炼盐的时候合理分工、互不影响。
钟离带着找到水源的三队和四队提着大木桶去刨满是白色晶体的沙土,找这样的沙土也有诀窍,在风雨不容易淋到的地方这样的沙土含白色晶体更多。
大木桶中装三分之一的沙土,然后浇上水搅拌后放在一旁静置,等水里的泥土沉淀下去众人就小心的提着桶,将上部分清水倒进锅里。
一连几次,终于在天黑的时候大锅里的水蓄满了,众人点火添柴,锅里的水温逐渐上升,炼盐进入最关键的阶段。
在古法记载中,土盐的熬制方法和海盐的方法有相同之处,前面的这些工序称为‘取土和融土’,在土质比较湿润的地方还会增加一个“晒土”的工序。
用水将这些土壤浸泡叫“融土”,这时候土壤中的盐分会被溶解到水中,抛去泥沙水就成了传说中的卤水。
苏曜需要带着人用煮制的方法把这些卤水里的水分蒸发出去,水分蒸发剩下里的晶体就是粗盐,这样的粗盐不能食用,还需要反复提炼。
熬制的过程很费时间和柴火,大锅煮了整整一夜才把一锅水煮成了小半锅,锅底肉眼可见的沉着一层土黄色的盐。
根据书籍记载海水的含盐量在百分之三左右,烧一锅海水要把约九成的水分烧制蒸发后,盐分才开始析出。而这一锅卤水水分蒸发了大约六成,盐的成分已经析出许多,说明这里的土壤含盐量大的惊人。
即便水里的含盐量高,但一整晚的烧纸已经耗费了众人捡来的将近一半的柴火,这附近的柴火并不算多,这样消耗下去柴火肯定会成为他们最大的需要。
苏曜也想过先利用白天的高温晒制浓度更高的卤水,可这河道到处都是泥沙,渗水效果太好,卤水倒进去不一会儿就渗没了,晒卤的难度太大。
“阿曜,在想什么?”钟离见苏曜一直沉思,伸手在他眉心轻轻点了点。
苏曜叹了口气,把自己瘫倒在毯子上:“这样下去不行,咱们还是得想个办法晒卤。”
制盐的方法两人一起讨论过,他的想法和苏曜差不多,这样一锅锅的煮制虽然也能煮出够部落用的盐,可他们两个心里都明白,找到了这么好的盐源,只这样简陋的炼制明显是不够的。
“那咱们一起想办法。”钟离靠在苏曜身边,像一只忠实沉稳的大狗狗。
在苏曜面前的钟离永远都是卸下自己的防备,将自己最柔软无害的内里展现出来,要是遇到别人钟离这样对待感情的态度肯定是要吃亏。
可偏偏苏曜是个吃软不吃硬的脾性,钟离这样笨拙努力的接近和示好最能打动他。
趁着太阳还没出来,苏曜和钟离带着小蛮到山上放风顺便吃些鲜嫩的野草,两人边走边用灵力在上山时加宽了路面。
出了平原后,小蛮身后拉的车就没法再继续行走,只能把车先暂时藏起来等回去的时候再用,幸好蛮牛的体质特殊,上山下地都能行走。不然像这陡峭的山路小蛮也带不出来。
翻过山顶,他们向着来时的山头走去,一眼望去群山沟壑纵横,越往荒坪部落的方向山峰越是青翠,像一幅渲染的油彩画,自东向西翠色逐渐变成了荒土一样的黄褐。
苏曜脑海里突然有了制卤床的办法。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宝儿们的浇灌,贴贴你们…
第047章
他一直没有弄清楚书上为什么要把煮好的热卤倒在泥土里, 直到这会儿他突然意识到高浓度的盐在析出的以后就已经会结成盐块。
那为什么不用这些盐块儿来制成晒盐卤的卤床呢?
“走,咱们赶紧回去。”苏曜拉着钟离以及快的速度往回飞奔,钟离不知道苏曜要干什么, 也跟着运起灵气快速在山间跳跃。
两人回到炼盐的地方, 在山谷中间阳光照射最充足的地方整理出好几块平整的地, 然后在灶里加了大量的柴火,加速卤水的蒸发。
平整出来的卤床上倒了厚厚一层含盐量极高的盐土,等锅里的卤水烧到有大量的盐分析出后苏曜和钟离两人亲手抬着锅里的卤水趁热浇灌到卤床上。
然后拿着提前准备好的木棍将上面一层的盐土和热卤搅拌锤打, 随着温度逐渐下降, 被热卤融合的盐份析出结晶,更多的成为质地紧实的盐块。
盐块儿凝结后形成一层防漏层,这样水分就不会渗漏下去。
随着第一层卤床初步建好, 苏曜让人再次提来了含盐量极高的盐土然后倒在刚刚建好的卤床上,池中的卤水继续融化这些盐分不断析出盐块,卤床更加厚实。
直到卤床里的水分被晒干,用木耙把上面的沙土刨得松散,再倒入新的卤水进去, 卤水稳稳的停留在卤床里, 没有下渗的痕迹。
“成了。”苏曜拍了拍手里的土,笑着对一旁观看的楚山等人道:“看到了没按照这个顺序, 下去给我做卤床去。”
楚山等人先是一阵欢呼, 然后一帮人兴冲冲的冲了出去,中午的太阳本来就热,而盐碱地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温度更高,很快卤床里的水就被蒸发出去, 卤床底部隐约有盐分子析出来。
众人顶着太阳的炙烤趴在卤床边上观察盐分的析出和卤床是否有渗水的现象, 不一会儿就被熏得头晕眼花, 只好往边上躲了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