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今早尹巧芬一共就煮了俩鸡蛋,都是唐玉的。其他人别说鸡蛋,连块填饱的馒头都没有。就这,尹巧芬还想着,唐玉不吃鸡蛋,就把鸡蛋送去给她弟弟。
    省下吃的给宝贝儿子,那是天经地义的,都给小舅子,合着他唐国顺是不配吃鸡蛋吗?
    唐国顺显然很生气。
    可他生气,也不过是重重地放下碗,冷冷地哼一声。
    唐粒觉得唐国顺也是活该,要不是他多年纵容姑息,尹巧芬能有那么大的胆子,成天从家里刨东西给弟弟?
    她懒得管闲事,哪怕唐玉又喊她野丫头,她也心平气和,就着腌萝卜条扒拉了半碗白粥,就起身放了碗筷。
    临出门,她搓搓快冻僵的手,又去自己那间屋拿了祁振给的那双皮手套,塞进外面印着安县棉纺厂字样的帆布包里。
    包是棉纺厂发的,非常有时代特色的土褐色,之前唐粒嫌难看,没用过,现在做买卖,七零八碎的东西都得塞在包里,也就不嫌丑了。
    唐粒背着包迎着风往劳动路走。
    劳动路这一片是老居民区,巷子两侧开着许多小吃店,唐粒先在一家烤糖店称了半斤芝麻糖、半斤花生糖,又在一家早餐店吃了两个油煎包,喝了碗甜甜的豆腐花。
    这家油煎包的师傅是祖传的手艺,做得比机械厂门口那家的包子好吃多了。熊孩子唐玉吃鸡蛋,她就吃他想吃吃不到的包子。
    吃完后唐粒又打包了几个油煎包,拎着就去了邹美凤家。
    哎哟,唐粒你来了,快进来快进来。邹美凤刚吃好早饭,正在收拾碗筷,一见她进来,忙放下东西迎过来。
    她也是唐粒的小学同学,她俩,再加上赵怡,三个人小时候形影不离,是掰不开扯不断的铁三角。
    吃早饭没,我给你舀碗泡饭?邹美凤拉着唐粒,我正想这两天去找你呢,偏偏单位里要组织下乡演出,忙得抽不出空。
    邹美凤的祖母是唱戏的,小时候家里大人忙,没人带,她是跟着祖母长大的,耳濡目染,什么《碧玉簪》,《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她从小张口就来。
    她运气也是好,高中毕业时恰好文化局招人,就顺理成章进了文化馆,因为底子扎实,几年下来,已经是安县文化馆的台柱子,经常要到处演出,不止唱戏,还演小品,打快板,说三句半。
    别忙活了,我吃过了。唐粒见她真要给她舀泡饭,忙阻止,我都吃两顿了,家里吃了出来的,走到路口见着油煎包,馋得又吃了俩。
    哎哟,难得咱们唐粒也大手大脚地花钱了。邹美凤打趣道,接过唐粒递来的纸包看了眼,到底还是轻声埋怨,你攒点钱不容易,买这么多东西做什么。
    我这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找你爸帮忙。唐粒笑道。
    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邹美凤说着,招招手,让一旁蹲在地上自己跟自己玩打宝的侄子过来,去喊爷爷过来,姑给你煎包吃。
    六七岁的小孩拍拍手上的灰,接过油煎包,笑呵呵跑隔壁去喊爷爷了。
    唐粒这次上门,是真有事找邹美凤父亲帮忙。邹美凤的祖父是个大厨,年轻时在省城的国营饭店干过,偶然认识了去省城演出的邹美凤祖母,据说是一见钟情,就跟着人姑娘回安县安了家。
    邹美凤的父亲,子承父业,也是安县国营饭店里响当当的大厨,因着他的厨艺和名气,找他掌勺做红白喜宴的特别多。
    唐粒是受刘兴发订带鱼的事启发,发现这其实是个好路子,尤其将近年关,办喜宴的人家多,只要有人牵线搭桥,一个春节她就能挣不少。
    邹美凤的父亲叫邹安和,是个白白胖胖,看上去挺和气的老头。
    他听唐粒说了想法,略一沉吟便答应了:要换了别人,我是不愿意掺和这事的,可你也算我看着长大的,现在又下岗了,不帮一把说不过去。我给你牵线搭桥没问题,不过话我得说在前头,东西要不要全看主家自己,我不插手,而且,你得保证食材的质量。
    老一辈的手艺人,名声看得比钱还重,要他牵线搭桥可以,可他就怕别人仗着他的名声搞小动作以次充好,那是要坏他名声的。
    唐粒笑道:叔你放一百个心,我保证东西质量好,还便宜。
    事情就这么顺利谈成了,唐粒跟邹安和要了份常用食材的单子,准备拿回去好好琢磨一下。既然是宴席,她就不止卖带鱼,还能卖些别的。
    正好邹安和最近接了好几场宴席,于是也说这两天就帮她问问主家的意思。
    邹美凤还要赶着上班,事情说好了,唐粒就跟邹美凤一起出来了。
    我听赵怡说你下岗了在卖带鱼,我还不信呢,没想到是真的。邹美凤叹息道。她家里条件好,上面又只有一个哥哥,父母待他们兄妹都是一视同仁,她从小没吃过什么苦。
    但她是眼看着唐粒吃苦过来的,小时候吃不饱,放学路上唐粒饿得哭鼻子,她一开始还不明白唐粒为什么哭,后来就跟赵怡两个人轮流从家里偷吃的带到学校。
    再后来唐粒去了岛上,一干干了六年,刚回来的时候被海风吹得黑炭一样,又黑又瘦。好容易这两年有份稳定工作,日子好点了,居然又赶上了下岗。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