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是种种,为避嫌疑,顾薛氏干脆带着女儿搬了出来,另找了间瓦屋寓居,日常虽琐碎犯难些,总比寄人篱下看人眼色强多了。
    顾锦荣也是才发现她娘这么有志气,穿过来已经半年了,她原以为顾薛氏是个普通的村妇,哪知对方却分外开明,不但家中常备四书五经,还会盯着她记念背诵顾薛氏自己当然也是懂得的。
    锦荣只觉头皮发麻,唐诗宋词她约略记得几首,然而都是浅显易懂的,混不似上头佶屈聱牙,加上密密麻麻的繁体字看得人眼晕,于是数月以来,顾锦荣光顾着努力认字去了,遑论熟读成诵。
    顾薛氏倒也没疑心她水平下滑,想来这阵子母女俩几经辗转,光为了生计发愁,该忘的不该忘早就忘得七七八八了。
    顾锦荣看了成摞的书简,觉得自己实在不是考状元的材料,本想另辟蹊径,让薛氏找些偏实用的课本供她研习,但,顾锦荣发觉自己还是高估了自己,光一本九章算术就够她焦头烂额了没有阿拉伯数字,文字都是竖排的不说,她也只懂简单的珠算,再复杂一些的算筹便望尘莫及了更别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等。
    顾锦荣觉得还是体力活更是更适合她,如今娘儿俩相依为命,她正好多了个不读书的借口。顾薛氏本来还想劝她回归墨香,打算为她分忧,然而到田埂上站了两个时辰,不出意料地晕倒了,实在是身子太弱的缘故,顾锦荣于是顺理成章接过了顶梁柱的职能。
    她先到猪圈里去看了那两头养得白白胖胖的猪崽子,盘算着什么时候能杀了吃肉,又洒了一把黄黍米给门前散养的鸡鸭这个就不用特意关着了,她发现村里的家禽都聪明得很,哪怕白日里逛得再远,夜里也会乖乖回来上笼。
    当然,只要它们不去霍霍别家菜园的话,便都是些好孩子。
    料理完琐事,顾锦荣正打算问问她娘中午准备吃什么,是下面条还是熬稀饭,忽一眼瞥见个身姿绰约的妇人腰肢扭摆向这头过来。
    正是她舅母杨氏。
    杨氏满面春风,顾锦荣看了却无动于衷,实在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本来杨氏对她们母女不闻不问,这半月来却来得分外勤快,回回都是精心妆饰,又堆出一脸浓浓的笑让人很疑心她两颊多扑的粉会簌簌抖落下来。
    顾锦荣心知肚明,必然还是为了说亲。她母亲薛氏虽年逾三十,面貌憔悴了些,然五官气度无不出色,加之念过书的,不同于寻常村妇粗俗鄙陋,每每到湖边闲步,倒有一长溜眼睛在她身上挂着,会有人来说亲也不稀奇。
    只薛氏意兴阑珊,顾锦荣也看不上她舅母觅的那些人选,对于杨氏这么剃头挑子一头热地上赶着,顾锦荣很怀疑她收了人家好处说得好听是嫁妹妹,说得不好怕是卖妹妹。
    杨氏假装没瞧见小姑娘脸上冷淡,依旧寒暄着道:锦荣,你娘在家么?
    赶是赶不走的,顾锦荣脑子里转了个弯,微笑道:在呢,舅母来给我娘送东西么?不知是首饰还是衣裳?
    要相亲总得打扮得隆重些,然则顾薛氏历来寒酸,刚到新城的那套头面也早就变卖换钱去了,一时间还真无计可施。
    杨氏哪晓得对方故意诈她,想着她一个年纪轻轻小姑娘懂得什么,多半是顾薛氏教她说的。
    尽管有些肉痛,可想到事成之后丰厚的彩礼,杨氏仍假装大方,嗨,你瞧舅母这记性,偏忘了准备!过两日吧,过两日我亲自治了送来。
    说罢抬脚便往里走。
    顾锦荣却盈盈拦住她,口说无凭,舅母,不妨立了字据才好。
    小姑娘生着双圆溜溜的清澈眼珠,面上看似天真无邪,叫人实在难以相信这种话是从她口里出来的。
    杨氏也不信外甥女有这般心机城府,只觉得薛氏教养不善才如此早知道小姑子不是啥好东西,嘴里喊着清高,还不是想把便宜都占尽。
    往常不知被她昧了多少好东西去,如此想着,杨氏愈发牙根痒痒,非说成这桩亲事,把好处捞回来不可。
    字据就免了,杨氏可没打算认真为小姑子置办嫁妆,到时候胡乱挑些用剩的就是了,白纸黑字记下可别落人话柄。
    正踌躇如何敷衍时,薛氏拎着块抹布出来了,见她一脸愣怔,嫂嫂?
    杨氏刚要说话,顾锦荣抢着道:娘,舅母说咱们身上的衣裳首饰都过时了,要送些好料子好头面来,哦,还有粮油米菜。
    她故意狮子大张口,能吓退来人倒好,不然,吃亏的也是杨氏。
    无奈杨氏有求于人,宁可赖着不走,这会子假惺惺地道:妹妹,瞧你这灰头土面的,袖口也破了,领子也褪色了,那对金耳环还是该炸一炸好,怎么不早些跟我说呢?
    仿佛头一遭认识这门亲戚,以前都没见过似的。
    一面假意慰问,一面推着顾薛氏往里头说话去,顾锦荣也脚不沾地跟在后头,她想听听舅母到底怎么说的。
    论理女孩儿不敢掺和这些,可见顾薛氏没有赶她走的意思,这屋里就只一间大房,总不能让外甥女到外头吹风去。
    杨氏只得厚着脸皮,将相亲对象的背景又复述一遍,这几日颠来倒去,唇干舌燥,无奈顾薛氏听后总是淡淡的,叫杨氏如同一拳打在棉花上,皇帝不急太监急,唇角都泛起了燎泡。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