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了,也会有季珩、王珩,数之不尽的人,心甘情愿的为诸萦行事,教化天下。
所以桓珩才会如此殚精竭虑,几乎耗费全部心神,想要在有生之年使天下尽归卫土。来日诸萦重新至凡间时,或许能因此而感叹一句,桓珩二字也能短暂的停留在诸萦的思绪中。
对于桓珩而言,如此便足矣了。
但令桓珩心喜的是,诸萦并未过上数百年才重新降临人世,他终究还是等到了诸萦。
而诸萦亦是因为受人皇感召,回天上取农种了。
也是,天上一日,凡间一年,或许她觉得困顿了,不小心睡了一觉,待醒来之时,凡间已过去了十年。
但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诸萦回来了就好。
桓珩不惧怕生死,但他怕自己再也见不到诸萦。
听闻诸萦的消息,一贯心有城府的桓珩,甚至不曾思考诸萦话中提及的天下一统,诸萦虽是如此说的,她曾经也的确待在卫国,但在鬼神眼中,诸侯国之间又有何分别。
故而,所谓助一诸侯国一统天下,但这一诸侯国未必会是卫国。
不论对任何一个诸侯国而言,若是有神女相助,哪怕原本是弱势,在诸萦的协助之下,恐怕也可以变做最为强盛的大国,莫说一统天下,便是将领土遍及海外又有何不可。
但平素一贯通透的桓珩丝毫没有思考到这一切,他整个人都无法动弹,只是沉浸在诸萦终于重回凡间一事,无法自拔。
哪怕诸萦的声音消失了,他也做不到如之前一般,冷静的权衡利弊,召集臣下商议该如何是好。
而底下因为听到诸萦的声音,一开始略显惊慌,而后就敬畏的朝门外跪拜的臣子们,他们在诸萦的身影消失后,也未能立刻起身。
但在许久之后,底下的几人难免目光交汇,余光落在了桓珩的身上。
可见桓珩这般情形,无人敢多言一句,只能小心翼翼的跪在地上。
毕竟他们谁也未曾见到桓珩如此失态,如今的桓珩已不是过去无所依靠的可怜公子,他手握卫国的大权,蚕食了诸侯国将近五分之三的土地,在桓珩有生之年,统一天下,其实未必是难事。
若是诸萦不出现的话,也许再过十余年,桓珩就能做到。
而后,他将开创一个亘古未有的伟大朝代。
即便是宋国也比拟不上的朝代。
因为桓珩这些年不但在吞并周遭的诸侯国,他甚至与那些蛮夷作战,扫清所有觊觎卫国领土的部族与国家。
在宋文王时就已经存在,并且从无间断骚扰宋国的蛮夷,大多被桓珩吞并。
原本桓珩只是为了扫清卫国他日攻伐天下的障碍,所以将临近卫国的蛮夷悉数清扫干净。
但后来,桓珩吞并其他诸侯国之后,若是那些诸侯国靠近其他蛮夷的领土,桓珩势必也是要将其一起收入版图之中,若是不成,便诛灭。
或许这就是君王的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也是独属于霸主才有的,对麾下领土的独占之心。
而明明是对领土锱铢必较的人,甚至容不得他人侵扰边境,哪怕是新攻占得到的领土,也决不许任何人染指的君主脾性,但在面对诸萦神女或许会扶持其他诸侯国,一统天下时,竟不见桓珩因此着急,命他们商议出个对策结果。
不仅如此,桓珩甚至独自一人坐在那,心神不属,很明显,桓珩压根就没有在思考此事,他仅仅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甚至于,有些心思敏锐的臣子,还能察觉出桓珩在出神之际,心情隐约是喜悦的。
但也的确如此,桓珩知道诸萦回到凡间后,先是不敢置信,而后便生出无边欢喜。这份欢喜庆幸,远远超过了对统一天下的渴望。
作为一个君主,桓珩自然拥有统一天下的愿景。
天下这么多诸侯,即便是一个领土再狭小的诸侯,在面对有朝一日能一统天下这件事时,也定然是按捺不住的渴望与兴奋。
让辖下的领土更多,使祖宗宗庙能永受祭祀,这几乎使这个时代中任何一人都刻在骨子里的渴望。
但这份渴望,对于桓珩而言远不及对诸萦的爱慕。
他原先就只是镇守在边关的落魄将军,不过是徒有公子的身份罢了,他原先上头还有身为嫡长公子的兄长,不论是王位还是好的封邑,都轮不上桓珩。
桓珩对权利也没有那么重的欲望,他甚至更为享受在沙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感觉。
纵使边关黄沙起,也好过王宫内的尔虞我诈。
但这一切,从诸萦在桓珩险些战死沙场之际,救下他开始就变得不同了。
桓珩当初,其实不能说是险些战死沙场,他原本是死了的,他的心口被长枪贯穿,身上是无数的箭,他的呼吸甚至都已经停止了。
桓珩甚至能记得当初那种感觉,意识混沌,他几乎已经是死去,只遗留了最后一点意识。
但或许将死之人的五感都会变得分外灵敏,所以桓珩能清晰的感受到诸萦的到来,还有诸萦施法救人时,粉白花瓣散发的香气,它仿佛能治愈人心,融入骨髓。
桓珩当时就在想,自己是否已经死了,但并没有,他未能去往传说中收纳魂魄的地方,也没有见过卫国巫乐中传颂的割取凡人魂魄的少司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