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初一那懂得什么像自己的老王八蛋,听老爹说起娘来,下意识说道:我想我娘!
    *
    约莫半个时辰后,三军装备整齐。皇帝红衣金甲,面似玉白,两道眉似刀裁过,双目巡过三军,勒马,转身跑在最前面。
    马蹄腾起黄尘似飞烟,张君第一回 上战场,是在成为皇帝之后。
    七十里路转眼,夏州守关总共五万兵马,在出朔方之后即刻兵分三路,张虎往南,张向往北,张君御驾轻骑,只带五百骑兵,却是直奔契吾山。
    骑兵在山下奔腾,不断喊话。陆续的,伏于这裸土山中的辽军便如蝗虫一样从四面八方直起腰来,俯视着山下平原上那红衣金甲的新朝皇帝。
    蓝天碧野之中,他一身鲜亮的金甲在雨后晴空下闪着耀眼的光泽,白面细肤,锋眉似画,只需一眼,看过的人都会记住他的模样。
    他手提一柄长剑,纵马在山下奔驰。没上过战场,不知道刀枪无眼的年青皇帝,想要挑战一只老狐狸所统领的一群豺狼,猖狂到不可一世。
    辽国下属赶到赵荡身边,报道:国父,那残垣中竟有处秘道,赵如玉只怕是循秘道而循了,属下方才派了人下秘道,正准备全力捉拿她。
    赵荡闭了闭眼,点了点头,接过手中长剑道:既张君想找死,孤就满足他这个心愿。
    当初如玉亲自写信,言自己要往朔方安葬沈归,祭拜亡母,赵荡便知道她是在设局。夏州守关不过五万兵马,短时之内并无异常调动。他明知是局,还欣然赴约,带着二十万大军前来,自信那怕张君果真十面埋伏,自己一样可以突得出去。
    二十万辽兵,一人一脚都能踩死张君那五百骑兵。赵荡临风而立,挥了挥手,身旁的指挥使令旗高展,在烈烈风中划出个十字,随即,二十万辽兵如蝗虫一般从整个契吾山中冲出,如洪流倾泄而下,向山下的大齐皇帝奔去。
    *
    张君松缰,任马匹驮着自己回策。
    在东方侧的山脊上,有个小姑娘在挥着一条红色的帕子,那是小丫丫,她个儿生的小,行动捷敏,又不过一个丫头,并不引人注目。既她挥起红帕,显然如玉已经安全了。
    这座山,方圆几十里,是沈归的地盘。他幼年在此放牧,对于这座山的每一个峰头,每一个角落,俱皆熟悉无比。
    张君不了解他那个人,也不了解他的爱,更不了解如玉的母亲。
    当初在陈家村,那天夜里若不为他去的及时,也许如玉就跟着沈归走了。之后沈归一直对他们兄弟忠心耿耿,也全凭如玉。
    可也许沈归并不爱如玉,他爱的是如玉的母亲,辽亡帝的元妃。至少在张君看来,他对于如玉,只是一种身为长辈的照顾与关切而已。
    他在契吾山埋葬了元妃,嘱咐如玉将自己葬在另一座山头上,那不过是表面。事实上,从当年伏杀赵钰,接任三边统兵开始,他就一直派兵在契吾山替自己修筑墓地,这座墓地几乎掏空了整座契吾山,是他的坟墓,也是一个伏兵场。
    这是他送给如玉最后的礼物,设在他的故乡,在夏州边防重镇上,只为如玉救急之用。只要她启动机关,整座山随即便会滑坡下陷,而随着整座山的移动,他和元妃的墓,终将相遇,并到一处,而埋伏于山中的那些辽兵们,自然也要随葬,尸骨无存。
    *
    烈阳当空,先是不知从何而发的,一声又一声的空响,震耳欲隆。紧接着大地随之震颤,剧烈抖动个不住。再接着马匹开始发狂,嘶嚎乱叫。从契吾山中,先有兔子、狐狸、野猪之类的大兽跑出来,再接着是一群又一群的老鼠和松鼠,土拨鼠等地物。
    有个放羊孩子赶着一群羊,自丫丫方向的山上疾速往下跑着,高声叫道:走山了!走山了!
    羊也在奔命,放羊孩子也在奔命,全幅武装的辽兵亦正在往山下疾奔。大地愈抖愈烈,那放羊孩子摘了头上斗笠,为人以来第一回 看老人们口口相传的走山,只见整个契吾山开始晃动,红土如沙砾一般无声滑落,将那蝗虫一般嗡嗡而下的辽兵纷纷淹没。
    扬天的黄尘腾空而起,在那黄尘之中,一匹通体闪着莹亮光泽的白马,从黄尘中飞跃而出,马上两位女子,衣帛随风而扬。仿如一道闪电,那匹马飞速疾驰,往朔方县城而去。
    两座山头并向一处,在死后,沈归终于和他的爱人相遇跨过两座山头,与这整座契吾山相融到一处,而脚下被红土所淹埋的,成千上万的辽国士兵,仍是他一手所造成的杀孽。
    赵荡叫护卫们相拥着,灰头土脸逃出契吾山。远远见张君红衣金甲,仍还跃然马上,气的指剑怒嚎:谁能斩了大齐皇帝,孤明日便赐封他南院大王之位,都给孤上!
    二十万人,埋在山里的顶多也不过万人,剩下的整装上马,远看那红衣银甲的大齐皇帝策马而逃,俱是策马疾追。
    从朔方到西宁府,八百里边防线,没有胜败,只有追杀。赵荡提着剑,带着二十万兵马,浩浩荡荡,追击而去。
    *
    回到朔方县城,整个县衙守卫重重,全是张君自宫里带出来的禁军侍卫们,见如玉即屈膝,高声呼道:皇后娘娘千岁!
    如玉疾步奔入县衙大院,青砖缝里绿草从生的大院子里,初一一手一只兔子耳朵,正在玩一只小兔子。张诚与张仕分站左右,抱臂不知在聊些什么。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