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那家糖果店的名字,叫做——
    【遇见】
    --------------------
    作者有话要说:
    想要评论多多……
    第10章 多余
    林笙淼早晨拉开窗帘,让第一缕阳光照射进屋内的时候,刚好是七点整。
    多年一贯的生物钟,让她不到六点就准时睁开了眼睛,但是休假的人有特权,可以多贪恋一会儿被窝的温度。
    她现在住的这间民宿不远就是一处集市,她甚至可以听到走街串巷的小贩们推着三轮车的叫卖声:“卖包子油条喽”、“大爷来一碗豆腐脑呗”……
    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一下子就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脱离了出来。
    这样一间民宿短租一个月是二千多块钱,比住酒店要便宜很多,一次性用品齐全,还不用打扫卫生,比租房更省事。以前去参加一些不包食宿的学习工作时,林笙淼都会选择这样的地方。
    还有一种就是在小旅馆包一间房,一个月一交费,那个更便宜,就是很容易被坑,还不够安全,属于财政紧张时的备用选项,已经很久不启用了。
    洗漱完下楼,昨天热情接待她的大姐正举着个喷壶在院子里浇花,这间民宿就是她开的,昨日闲谈时,听她说起自己早年离异,有一个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日子也算轻松自在。
    “呀,你起的这么早啊,”大姐放下喷壶,笑呵呵的跟她打了一个招呼。
    “是要去吃早饭吧,往东走那一片都是早点摊,不过你要是喜欢吃小笼包,就得往南边去,那边有一家叫李记的包子店,味道是我们这儿最好的,我们本地人都爱到他家去吃。”
    林笙淼之前只说是来休假旅游的,大姐便全然把她当做外地游客来招呼。
    这种说法也没什么不对,锦宁省这些年经济发展尤为迅速,南城市作为其省会城市,变化更可谓是日新月异,昨天坐在车上浮光掠影般的一瞧,那些高楼大厦、盘旋高速、整齐街道,早已看不出一丝记忆里的模样。
    悠悠十载已过,她再一次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陌生来客,就连当初跟许星妍在操场上散步时学会的方言小调,都在国外学习的途中,被匆匆遗忘。
    林笙淼承认房东大姐对小笼包的安利很让人心动,但她还是选择走进了一家馄饨店。
    热闹的早市很容易勾起人心里的回忆,尤其林笙淼本就是抱着一副柔肠踏入这座城市的,便愈发容易被打动。
    在她为数不多的,关于出生地的美好回忆里,就总有一辆馄饨车的踪影。
    虽然那个时候妈妈已经不顾一切的选择离婚,什么财产都没要,存款、衣服、房子也包括她,爸爸也照旧喝酒打牌的混日子,只是还没娶继母。
    但没人管有时候也挺幸福的,她可以靠给同学抄作业,五毛一块的攒上一大把钱,好歹爸爸不会翻她的小金库,她可以有钱给自己买文具、买课外书,时不时还能吃一根烤肠或者一碗馄饨。
    那种馄饨车上做的小馄饨都是用柴火烧出来的,天然就有一种香味,比后来她吃到的所有馄饨都要好吃。
    吃完一碗味道‘不正宗’的小馄饨,林笙淼在几位大爷大妈的指引下,找到了附近最大的商场。
    “女士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导购小姐笑容甜美的迎上来。
    林笙淼简明扼要:“麻烦帮我拿一套送给女性长辈的护肤品,混干皮。”
    “好的,这几款都是我们店的销量不错的产品,您请看……”
    一阵轻悦的手机铃声响起,导购小姐立刻礼貌的停止推荐,林笙淼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张叔叔。
    “笙淼啊,我跟你妈在菜市场呢,你有什么想吃的菜吗?我们正好一起买了回家做。”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嘈杂,不过张叔叔的语气亲切热络,让人不自觉就放松下来。
    林笙淼随口报了两个简单的小炒,便温声说道:“张叔叔,不用做很多菜,太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张叔叔朗声笑道:“你难得回来一趟,我和你妈妈都高兴得很,还有你妹妹,也一直想见见你这个姐姐呢!你要是没事,就早点过来,我们买了不少水果,还有你以前最喜欢吃的豆干。”
    稍微聊了两句,林笙淼便挂断了电话,扫了一眼货柜,指着最贵的那一款说道:“就这套吧,包一下。”
    导购小姐笑容不变,仿佛没有听到刚才电话那头大着嗓门反复提及的“不要买东西过来”。
    “好的,请稍等。”
    结账的时候,林笙淼顺口就问了一句,“十三四岁的女孩子送些什么礼物比较好?”
    收银台站着的是一位年轻姑娘,听了这话想了想,回答道:“这个年纪的小女孩一般都喜欢高颜值的东西,可以用一本精致的立体书,或者香水、音乐盒、乐高什么的,嗯……口红也可以。”
    ……
    敲开妈妈一家的大门时,林笙淼并没有什么紧张感,甚至还有心情欣赏一下门上新贴的年画。
    回南城就避免不了来这一趟,林笙淼早就清楚了,这些年也不是白混的,天大的场面都见识过,她也只是在面对许星妍的问题上容易慌了手脚罢了。
    过来开门的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眉清目秀,可以看出来跟林笙淼长得有六七分相似,正是她同母异父的妹妹张婷,今年十三岁,上初一。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