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许沁玉并不知中州那边开始有个‘谣言’,说是再等不久,中州会有大旱发生,让大家囤点粮食,有些人信了,就囤了些,有些人压根不信,还说,“前两日刚下了场雨,哪里有半点大旱的迹象,怎地还信这种话,肯定是哪个米铺想出来的主意吧。”
    可自打这场大雨后,中州之后半个月都未曾在下雨,明明还没入夏,天气却很炎热,日头整日晒着,地里的庄稼都不怎么长了,青黄不接,也只能从附近的河流运水浇灌一下田地。
    有些人终于开始慌了,买了点粮食。
    这会儿粮食价格已经上涨了点,但涨的也不算离谱。
    等到一个月过去,还是一滴雨水都没有下,连着大的湖泊水位下降许多,小些的河流已经干涸没有一滴水。
    大家这才知晓,原来那并不是‘传言’,而是真的会有大旱。
    不少农作物都还没有成熟,因为接连一个月的大旱,农作物也受到影响,有些百姓跟佃户为了减少损失,直接把农作物收割,这样至少还有点收成,粮食虽还没彻底长熟,但煮煮还是能吃,不然再在田地里晒着,可就真正的颗粒无数。
    也有些人还是不愿意相信会有大旱,认为肯定会下雨,不愿去收农作物,让它们继续生长在田地里。
    这时代,许许多多的百姓跟佃户家里根本没有存粮。
    特别是一些佃户,因为是租别人的田地种粮食,通常只能拿到四成,有些周扒皮一样的地主,只给佃户三成,一家子就靠着这点粮食,都还要省着吃,真要有大旱颗粒无收,直接就连吃的粮食都没了。
    而大旱带来最大的影响还有饮水问题。
    湖水都干涸,更加不用说井水。
    即便有粮食,饮水问题也不好解决,好在现在地上井水还没彻底干涸,饮水还是有些。
    而中州大旱的消息,也传到大盛朝的各个州城,自然最先传到京城。
    伏太后万万没料到,祝太守递来的折子竟是真的,中州真发生大旱。
    可即便知道,也已经无济于事。
    现在想要救济这些灾民也简单,只要朝廷拨款,购买粮食总去赈灾。
    可整个中州的人口有几百万,一天就得吃掉多少粮食,真要拿国库的银钱去买粮食赈灾,整个国库就要彻底空掉。
    之前了为了建行宫,还有她奢靡的生活,国库里头的银子已经没多少。
    伏太后一时也没了法子,而朝廷百官也都在上折子让新帝赈灾。
    新帝半点主意都没,散了朝就去问伏太后。
    伏太后只能让新帝先拖延着。
    就这样拖拖拉拉又是半个月过去,已经入了夏,中州越发炎热,田地里的农作物都已经彻底晒死,不少佃户跟百姓们颗粒无数,勉强用家中剩余的一丁点银钱买着高价的粮食先吃着。
    第127章
    中州大灾的事情也陆陆续续传到更远的州城, 到了仲夏时,连着西南边城都听闻此事,大部分百姓们都能感同身受,也担心中州百姓们熬不过去, 希望快点下雨, 也希望朝廷可以去赈灾。
    许沁玉听闻此事后, 有心想做点什么都无能为力,四哥这几个月一直未曾回,不过每月都有家书寄回, 这个月的家书也要月底才能到。
    她心中其实隐约也清楚,哪怕是四哥, 恐怕都没有法子,古代发生这种天灾,除了朝廷去赈灾,真真就是束手无策, 若无人赈灾, 那些灾民差不多只能逃荒或者等死,就算是逃荒,也是艰辛的,能活下去的只有小半。
    许沁玉也希望朝廷可以赈灾。
    可依照这几年朝廷跟宫里头那两位的所作所为, 恐怕指望朝廷赈灾,都不大可能。
    许沁玉实在不懂太后跟新帝是怎样想的, 真要贪图享乐,你做个闲散的王, 悠闲的太后, 整日吃吃喝喝, 荣华富贵也有, 钱财方面,虽然国库不可能任由你使,但也绝对差不了银钱,何苦去争夺那个位置,用了歹毒计谋夺来的地位,却只享受这个位置带来的荣华,而不去履行所需要付出的义务。
    当真以为身处高位就只有享乐吗?
    连带着的,是无穷无尽的责任,对天下百姓的责任。
    不过纸醉金迷实在迷人眼,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这么多昏君和贪官了。
    虽然中州那边大旱,西南这边倒没什么影响,毕竟隔着三千多里快四千里地的路程,这也是许沁玉捐点粮食过去都难如登天。
    这时代跟后世又不同,可以网络上捐款,这个地方想要捐点物资,可真真是难加上难,先得衙门的官员出面先让城中的达官显贵跟富户们带动大家一起捐献物资,就这样有了赈灾的物资,赈灾的路上说不定还会遇见强盗,或者被一些贪官从中克扣一半,能够送到灾民手中的少之又少。
    许沁玉也只能先这样等着,先顾着许记的生意。
    许记饭庄的生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入了夏后,许记也是避暑的好地方,西南附近富饶一些州城的富商还有达官显贵,都喜欢来许记饭庄避暑,三个园子都是人满为患。
    现在一些经常来许记的夫人太太们,也愿意过来温泉池子泡温泉,没以前那么拘束,女客这边的温泉池子隐秘性很好,所以大家也渐渐放开,不少妇人家就已经习惯了,穿着小衣跟交好的姐妹们泡泡温泉,在一起护肤美容疏松筋骨,别提多惬意。
    许记生意如常,许沁玉每日生活也都差不多。
    而等到夏末时,西南这边的人才知朝廷并没有派人去中州赈灾。
    中州一些穷苦的百姓跟佃户已经买不起粮食吃,天天去山上挖野菜摘野果,有些没吃的,连着一些能吃的树叶都开始采摘回来随便用水煮煮就吃了。
    可朝廷依旧没有派官员去赈灾。
    “这皇帝怎地还不派人去赈灾?”
    “是不是国库空虚?所以没有银钱去赈灾哦?”
    “什么国库空虚,咱们老百姓每年的地头交了多少粮食跟地头税上去,还有富商们每年交的各种商税铺税地头税,听说新帝才登基时,还抄了一大批官员的家,那些官员多有钱,肯定都充到国库里头去了,就算国库空虚,那也是上头那位穷奢极侈,挥霍无度才使得国库空虚。”
    “你们不晓得,我有亲戚是跑商队的,经常往京城里头跑,听说京城里头有个汉东王,那个汉东王是太后的亲弟弟,到处建行宫,各种奢靡生活,还贪污军饷,上次不是有钦差大人过来饶州吗,就是为了军饷贪污案,最后还是让户部尚书给背了锅,当然,明面上没人敢议论就是,不然就跟那些被抄家的官员一样,随便给你定个什么罪,就把你家给抄了。”
    “要是朝廷不赈灾,中州的百姓还有活路吗?”
    “哎,有这样的皇帝,以后不会乱起来吧。”
    “嗨,这不是明摆着,那新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北边不也有雪灾,冻死不少人,北方不少人逃荒去南边还有京城,路上很多灾民染上腹泻病,那新帝都不管,想把逃去京城的灾民全都给杀人,不管有没有染上腹泻病全都给镇杀,后来那些灾民开始逃窜……也幸好咱们饶州城这边有个县令想出腹泻病应对法子,不然就那次就得死不少人。”
    但即便如此,大家也都不想让世道乱起来,世道一乱,最苦的就是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现在至少吃喝不愁,日子还还算过得去,真要乱世了,到处战乱,生灵涂炭,那真真就是没有了活路。
    不止是城内的一些酒楼客栈茶铺里成天有人议论这事儿,连许记住着的客人都有不少人议论。
    中州那边临到夏末,中州也就下了一场小雨而已,对于干涸的河流也是无济于事。
    再者,现在已经不是下雨不下雨的事情,已经夏末,就算下雨,种了种作物,到了冬日也会全部冻死,没有任何收成。再等两个月,要是还没有赈灾的物资送过去,穷苦一些的百姓跟佃户们,恐怕只能去逃荒。
    倒是也有一些仗义之人让大家募捐,背后还有官衙的人出面。
    许沁玉也在月底时候收到四哥来信,说饶州城现在这位招揽大家募捐的人是个不错的仗义人士,可以把物资或者银钱交给他,他会把所有物资跟银钱购买粮食后送去中州。
    许沁玉不认得这人,但是听说他是一个挺大商队的东家,叫做周晏。
    自然不知他是大皇子的人,现在也是四哥的人。
    许沁玉也有不少余粮。
    之前源宝镇买来的百亩田地,一直交给佃户们去种,每年能收不少租子。
    别人家的田地给佃户们都是四成的收成,她给了六成,剩余四成她自己收着,这些粮食,有些并不算很好,所以都是留着自家人吃,饭庄用的粮食都是精选的的上等米面杂粮。
    除了之前源宝镇买来的百亩田地,这一年,她也饶州城附近又陆陆续续买了有二百亩田地,手上一共三百亩的田地。
    所以也存了不少余粮。
    现在反而没有捐银钱的必要,中州缺的都是粮食。
    许沁玉把这些余粮留了够家人一年的口粮,剩余的都捐了出去。
    不过这些粮食也只是杯水车薪,许沁玉又买了些粮食一并送过去,四哥也不建议他把银钱都用来买粮捐出去,即便她身上那些银钱全都买了粮,对中州百姓也只是杯水车薪,还需要动员更多人来捐赠粮食,就这样,也仅仅是让中州百姓坚持一个月罢了,还是得朝廷户部拨款赈灾。
    不过许沁玉还是买了几万两的粮食一并送到周晏手上。
    她没亲自去,让功哥儿去的。
    功哥儿现在已经十七了,长的又高又结实,饭庄有他管事,还是帮了她不少忙。
    就这样,西南这边的粮食陆陆续续朝着中州运过去。
    其他地方也陆陆续续有些官府看不下去朝廷的作为,号召富商达官显贵跟普通百姓们捐粮。
    说是普通老百姓,哪怕捐个一捧两捧的粮食都成,积少成多。
    ……
    而远在三千里地外的京城,朝堂上这几个月都快吵翻了一天,一直让新帝去赈灾,盛元帝这几个月被文武百官骂的人都瘦了不少,还想着装病来躲避这些朝堂重臣每日的教训跟责骂,只不过不等他装病,就真的病倒,这一病就是两个月。
    盛元帝前期是真病,后期就是装病,不想上朝。
    自打坐上这位置,盛元帝就没怎么快乐快,整天都要上朝,还有一堆奏折要批阅,动不动还要挨御史的骂,被朝廷百官劝谏,还不如做个皇子,做个闲散王爷,他实在不懂当年母妃为何一定要让他登上这个位置。
    盛元帝躺在自己寝宫,觉得半点乐趣都无,然后又跑去四弟养的那些宠物园林里,把几个宠物撸了一遍,这才回去。
    几只宠物还跟以前一样,盛元帝过去时它们亲亲热热,等盛元帝一离开,就跑到池塘边开始清理羽翼跟皮毛。
    显然还是不待见盛元帝。
    守着园林的小太监已经习以为常,觉得这几只实在宠物很聪慧,平日待它们越发好。
    盛元帝就这样在寝宫躺了两个月没上朝,平日批阅奏折都是交给太后。
    就这样躺了两个月,以一个文官血溅宫门结束他两月的清闲。
    都有官员撞宫门求新帝赈灾,新帝跟太后也只能硬着头皮让户部拨款买粮赈灾。
    这次太后也不敢放任亲弟弟跟其他官员贪污,所以这批赈灾的粮食也是安安稳稳送到中州百姓手上,中州百姓这才有了条活路。
    这都已经快入秋,有了朝廷的赈灾的粮食,还有各州城捐赠的粮食,就这样每天也只是能喝上两碗掺了豆子的杂粮粥,也勉强够中州百姓勉强度过寒冬腊月,等到来年,就能开始种上新的农作物……
    德昌侯府里。
    许沁慧没想到这次新帝跟太后竟然让户部拨款去赈灾了,上辈子拖拖拉拉一直没有去赈灾,最后中州饿死不少百姓,还有许多人逃荒离开中州,中州成了荒凉之地,各地陆陆续续有百姓起义……
    许沁慧不懂为何这辈子又不一样了。
    不过上辈子并没有官员去血溅宫门。
    这次去撞宫门的官员也没死,就是受了重伤,又给救治了回来,现在都还一直躺在床榻上,听闻去救治的太医说了,伤的挺重,恐怕得修养好些日子,最后还不一定能彻底痊愈。
    许沁慧也觉得这血溅官员才逼得太后让户部去赈灾。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带头,新帝跟太后再对中州的百姓视而不见,朝廷会有更多的官员开始反抗,即便太后把这些闹事的官员都给杀了,那也得脱层皮下来,不划算。
    许沁慧叹了口气,她倒是希望事情还跟上辈子一样,这才竖王才能按照上辈子一样轨迹混迹于起义的队伍之中,慢慢壮大势力,最后杀回皇宫。
    不然的话,竖王这辈子要是不能继承大统,她岂不是又选错了?
    就跟现在这般,事事都跟上辈子有所出入,到时候竖王真的能否回来继承大统吗?
    她现在也已经无法入宫,再也没有回头路。
    不过许沁慧依旧还记得一件事情,等到明年的时候,汉东王在路上会遇见一做妇人打扮的美貌小妇人,最后让人把这小妇人给偷偷抢回王府肆意羞辱,但这小妇人是太傅已经出嫁的女儿。
    当然,每次汉东王抢人也不敢明目张胆,都是让府中下人,就算如此,京城里的达官显贵跟豪门世家,谁不知是汉东王的手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