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转过身,拢了拢身上的披风道:“嗯,把东西带上吧,我现在就去温大人府上拜会,约莫会晚些回来,要是有人来府上求见,就留下拜帖,无论有什么事情,都等我回来再说。”
管事应了,取来一件狐皮袖筒与皮毡,道:“大人,这个路上带着吧,免得寒从手入。”
清平接过东西走到府门外,一辆马车已经等候多时,她对管事颔首,即刻上了马车,前往温天福府上拜会。
前几日她思忖,既然楚晙能这么正大光明的出现在她府上,是不是说明朝中的事情已经快结束了,原随与今嬛是否已经回京了,那辰州现今的情形如何,她一无所知,只能耐心地等候。
对于清平来说,只要能重新回到礼部,出现在朝堂之上,那么她至少还能与外界有所接触,否则像这般坐在家中,每日都闲的无事可做,也不知能干什么。
温天福府宅在城西青枚巷,这条看起来极不起眼的巷子,却住了如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大理寺卿这等朝中要员。清平在温府前下了马车,府上的管事早已等候在门外,将她迎了进去。
院中的空地上摆着一个大炭炉,雪花还未落下已经融化,是以炉边都无积雪覆盖。下人们用竹篓装着木炭,不断添向炉中,保持着炭火的旺盛。清平多看了几眼那炭炉,温府的管事见了主动道:“这是我们大人老家的旧俗了,快到年底时要在门前摆个大炉子,取意来年红红火火。”
清平颔首,管事便不再多言,引着她进了里屋,温天福穿着一身半旧的银纹袍子,花白的头发用木簪挽起,就如同一位寻常老人,含笑坐在堂上等候。
清平向她行礼,在左侧椅子上落座。
温天福笑眯眯道:“回来了就好。真是叫人想不到,辰州竟出了这样的乱子。李侍中辰州一行,想必是收获良多。如今回京述职,陛下理应有嘉奖。”
清平倒不关心嘉奖是什么,只道:“下官只是尽到了为人臣的本份,不敢妄求什么。”
温天福端起茶盏,随意道:“在你来这之前,陈开一陈大人方从我这里离去,你可知她为何而来?”
清平去了手中袖筒,微微欠身:“若是下官猜的没错,大人明年年初便要还乡了,她应是为了此事而来的。”
温天福答道:“不错,礼部尚书的候选名单即将在年前上呈御前,届时陛下会召六部尚书与大学士一并商讨。”她转头看向清平,问道:“李侍中,那你又是为何而来?”
清平思索后道:“下官入礼部不到一年,不敢与陈大人相较,于情于理,陈大人的确是接任尚书的不二之选。”
温天福笑了笑,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翰林院尚有大学生在,就算是排资历论辈分,也是轮不着她的。更何况还要看陛下,圣意眷顾谁,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笑的意味深长,清平自然明白这个圣意眷顾的是谁了,故作为难道:“下官前来拜会大人也与此事难脱干系,辰州之事下官多有逾越,论及奖罚相抵,恐怕到时候也难留在朝中了,便想着外放他州,做个州官也好。”
温天福呵斥道:“糊涂!你怎会这般想,尚书之下便是侍中,哪怕是新尚书来了,也需给你几分面子。只消再等几年,你被举荐尚书之职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我观陛下也有此意,以后朝廷里的事情会越来越多,留在京师升迁的机会也多。你吃了年纪轻亏,虽不能与那些大人比,但年纪轻也是好事,能干能为,积功也快,等时间到了,自然而然就能走到这个位置了。”
清平知道这是温老大人在教导自己,虽然她并不想接任此职,且一心想外调,但还是起身向她作揖,道:“多谢大人教诲,下官必谨记于心。”
温天福见她听进去了,觉得有些宽慰,道:“你只要沉得住气,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就够了。”
说话间管事上来换了茶,向温天福请示:“大人,屋外的炭炉已经烧的差不多了,先不加炭了吧?”
温天福想了想道:“烧的差不多了,和从前一样么?”
管事道:“是,一样的。”
温天福向清平道:“这是我老家的习俗了,快过年的事情,端西人常在家门前摆个炉子,要是有过客途径,自可歇脚,也能讨个吉利。”
端西是琼州的一个大县,清平从前在官学里听一位从端西来的学子说过此事。其实云州人也有这种习俗,不过只放一天,因为云州一旦下起雪来就没完没了,烧的再旺的炉子都没有用。
说起来好笑,她明明是琼州人,没想到在云州呆了几年,却已经习惯了云州的生活。关于琼州的一切她都记的不太清楚了,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家乡的一条大河,河水滔滔昼夜不歇,冬日也不会冰封,每到雨季时会漫出河道,家家都得遭淹,那水没到人的膝盖,孩子们便端着木盆在水中捉小鱼。雨季一过水就退了,又恢复如初。
这是她仅有的记忆。
温天福道:“听说你要与闽州邵家议亲了?”
清平一怔,心道不好,怎么将这事给忘了。她此时是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端起茶盏轻磕边缘,心思转的飞快:“这个……”
温天福少只当她是不好意思了,笑道:“常言道成家立业,你怎么倒是反了个个,先立业后成家?”
今嬛的折子应当是直送御前的罢,怎么现在连自己顶头上司都知道了?清平十分奇怪,装作难以开口的样子道:“大人就莫要打趣下官了,这事……这事也没多少人知道,还说不准呢。”
温天福乐了:“没多少人知道?这邵家皇商的名头可是响当当的,你要与她家议亲,难道旁人会不知么?长安东坊就是闽州商会所在,消息早已经传遍了,必然是得邵家授意。”
这和邵洺最初与她说的截然相反,不是说了只是做做样子吗?清平一时半会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连连点头,装作在认真喝茶。她直觉觉得温天福不会无故提此事,必是有别的话要说,果然温天福又道:“但与邵家议亲,还是有些不妥的地方。这门亲事看起来与你助力良多,一旦与皇商有连,恐怕你以后便难以在朝中为官了,外放到是有很大可能;就算有机会留在朝堂里,那也只能任虚职。”
清平巴不得外放,实在不行降级外调也行,听了这番话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心中生出一计,她道:“谢大人提点,下官回去定然仔细思量。”
“光是思量是不够的,你回来也有些日子了,休沐一过,就回礼部罢。”温天福摆摆手道,“年末事情也多,从陈司长那里分担些事务去做,你再好好考虑考虑此事。眼光要放的长远些,莫要只看着眼前的。”
她所谓的‘眼前’指的便是与邵家的婚事,清平道:“是,多谢大人。”
温天福答道:“不必谢我,谢你自己吧,前程还是自己挣来的靠得住,记住这话,回去吧。”
.
清平回府时已经过了饭点,管事没想到尚书府上连顿饭也不留客人用,又忙着吩咐厨房重新开火。清平道:“不必了,你且去忙罢,晚上再吃也一样的。我不在的时候,可有人来府上拜访?”
管事道:“有人递了拜帖,不知道大人是否还有印象,是上次在府上留宿的那位客人。大人早上不在,我请她明日再来,但她却执意要下午来。”
李宴来做什么,清平想了想道:“我知道了,到时候她若是来了,就将她请到书房。”
清平回书房将写好的折子取出又看了一遍,感觉始终有些地方不对,便弃了重写一份。她去辰州是择选太庙,结果如何,都要在折子上交代清楚。等到她写完,管事就来书房叩门,说是客人到了。
李宴踏入书房,也没什么寒暄之词,开门见山道:“李大人,就在你离开的前夜,辰州州牧梁濮遇刺身亡,此事你可知晓?”
梁濮在辰州任职数十载,有许多事朝廷不知道,但梁濮必然比谁都清楚。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居然在望海宴上被人刺杀,那么原随与今嬛最初所查的就再难以对证了。清平甚至想到更深的一层,梁濮一死,她手下的官员必遭牵连,那燕惊寒又该怎么办?
她很快冷静了下来,道:“这件事我不知道,那日走的匆忙,消息怕也没那么快就传开。”
李宴看了她一会,一字一顿地道:“大人,我斗胆问你一件事,你可以不回答,但不要骗我。”
清平将折子放到一旁,手指微动,沉声道:“你说吧,什么事。”
李宴犹豫片刻道:“你从辰州到底带回了什么?”
.
落日尽头是极为耀眼的辉芒,云霞在天幕与群山之间燃烧起来,这是夜晚到来前最后的光,等到夜色降临,这抹光消失不见,连汹涌的河流也归于平静,旷野是如此的寂寥,于是她抬头看向河对岸灯火璀璨的人世,与之相比手中的灯盏是那么的渺小,她便松了手,任它落进水中,了无痕迹。
谢祺牵马拨开深草,左右张望道:“人没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