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仆连连称是,不明白为何前后反差这么大,陶澈也云里雾里,“咱们家什么时候有这惩戒了?”
陶澄道,“他们自己发明的,当初...”又摆摆手,“算了。待会儿客人走了去给娘送胭脂,你可知道什么该说不该说?”
陶澈颇为纠结,一面五味陈杂的担忧他娘,一面又十分想看好戏,他长叹一声,“行吧,再让你多个哑巴弟弟。”
乔晴扶着腰把客人送到门口,一转身就累的直皱眉,她肚子已经很大了,坐久站久都不舒坦,侍女搀扶着她慢慢走到桂花树下,正嗅着花香放松,便听见她的两个儿子说笑走来。
陶澄三四天没着家,被乔晴说了好几句,陶澈简直不敢想象,只是不着家就要挨训,那等他娘听说新进门的媳妇儿不仅哑巴还是个可人的时候,该是什么样的惨状。
陶澈把胭脂呈上,做和事老,“哥买来孝敬娘的,快消消气。”
乔晴并未看上一眼,她坐下身,将胭脂推到一旁,脸色不渝的瞪着陶澄,“无事献殷勤,你昨晚在哪儿遇见你爹的?”
陶澄老老实实的答,“酒楼吃晚饭时,刚要进雅间,碰上面了。”
乔晴只问,“心上人?”
陶澄道,“嗯。”
陶澈看看他哥,又看看他娘,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亦不敢开口打岔。
乔晴仍是温声细语,“何时冒出来一个心上人?与娘娘说说。”
“前几日在寺庙拜佛时遇见的,她磕头起身时不甚踩了裙边,差些摔倒,我伸手揽了一把,遂相识了。”
乔晴轻轻点头,又问,“相貌如何?”
陶澄答,“倾国倾城。”
“细细描绘一番,你爹也说这个姑娘样貌颇俏,配得上你。”
陶澄垂眸莞尔,“倒是我配不上人家。”
陶澈默默感叹,上一回听他哥哥说如此肉麻的话语,还是六七岁时看他给那谁写书信时,他哥不去赋诗写词实在可惜。
乔晴用手绢挥开散落的桂花,“既是不愿说,便罢了。”
陶澄道,“娘若是肯,明日我就将她带来陶府给娘问好。”
乔晴似是隐隐的低笑一声,“澈儿在哪儿找到你的?”
“茶馆里恰巧碰见,就我一人。”
“他与你说过了没有,娘已经为你定下一门亲事,再过几个月的冬至,你将明媒正娶,将那家的女儿娶进陶府,成为你的正房。”
陶澄点头,“我听娘的。”
乔晴问,“你将如何待你这个哑巴心上人?”
陶澄道,“收作妾室,若是她愿意。”
陶澈一言不发,折了一根草叼在嘴里,免得他不小心嘴巴一溜,把茶馆里那句“别怕,娶不了的”拿出来嘲笑他哥。
真是,十句话里八句假话。
胭脂被乔晴拿回屋里去了,她其实有些意外陶澄会如此乖顺,但忙了大半日,实在困乏,再想一想陶老爷不知在哪儿缅怀那女人,心里更是一番嗤笑,竟是觉得有空闲想这对阴阳相隔之人,不若闭目小憩。
陶澄换了一身衣裳,出来就瞧见陶澈靠在门边,“今日七夕,不出去玩?”
“一帮酒肉朋友,聚多了也无聊。”陶澈拐了陶澄一肘子,“到底,怎么打算的?”
“没什么打算,随机应变罢了。”陶澄笑道,“管好你的嘴,否则我转头就怂恿娘给你谋划一门亲事。”
陶澈扁嘴,“你厉害。”
陶澄牵了马,跃身上去,“我是厉害,信不信我可以把这门亲事转嫁到你头上?”
陶澈瞪大了眼,随后一拍马屁股,“春宵苦短,走你的吧。”
第十七章
水榭小院笼罩在浓烈的夕阳中,只有屋檐下的走马灯转转停停。
似乎是扑了空,院里屋内都没见人影,陶澄靠在石桌边上,猜想着轻陌能去哪里。
刚要走,听闻有人唤他名字,陶澄好奇的寻声抬头,什么也没瞧见,但那声音确确实实是从头顶飘来的,他张张口,边踱步过去边应道,“轻陌?”
“我在这儿!”轻陌支棱着身子,伸长了脖子往下面看,看到了陶澄的半个脑袋,“你再过来点。”
陶澄绕到了屋子后面,顺着一架长长的木梯看到了轻陌,“你也不怕摔下来。”
“摔下去也是青草地,怕什么。”说是这么说,也不知道是谁手指头捉紧了瓦片,力道大的恨不得要把瓦片捏碎,待陶澄也爬上来坐到身边后,轻陌毫不犹豫的就抛弃了瓦片,牢牢贴在陶澄身上不撒手。
顶着一张晒的红扑的小脸,轻陌问,“乔二奶奶都跟你说什么了?”
“等到今年冬至时,就把那家姑娘娶进门。”
“如何娶?”
“明媒正娶。”
轻陌“唔”了一声,含混到,“其实我也想好了,你来之前我就一直在寻思这事儿。”
陶澄揉他的手指把玩,“想好什么了?”
“想...届时我就乘着它,”抬手指指湖边的一叶小舟,“漂泊流浪,随遇而安,兴许会偶遇桃花源,就此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