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打出)景祐元年(1034)三月
衢江两岸柳枝婆娑,江水粼粼,春意荡漾,浮石埠头,布谷鸟叫声咕咕回荡,喜鹊叫声打破寂寥乡野……
埠头上,赵振带着弟弟及孩子们站在浮石埠头,眺望着江上粼粼的江水……
赵扬焦急地:“怎么船还看不到?”
“别急,别急,按这样的风生水起,船也快了吧!”赵振安慰道。
话音刚落赵扬便喊道:“船,船,船来了……”
众人目光瞬间朝远处望去……
粼粼江水中,一条船朝浮石埠头缓缓驶来。船头站着赵抃老远就看到站在埠头的大哥、二哥、弟弟及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喊道:“到了,到了,终于到家了!”
船渐渐靠近,赵抃痴痴地往埠头望去。终于,看清了大哥憨厚慈爱的笑脸……
“四弟!四弟!”
“四哥!四哥!”
“大哥!二哥!”船还未靠到埠头,赵抃急急地跨上岸去,踩着埠头石砌的台阶。
赵抃和大哥,二哥臂膀紧紧相拥,孩子们都围了上来……
良久,赵抃腰间搭过来一条胳膊。他,回头一看,原来是胞弟赵扬,便一把把他拥进怀里……
2、回家路上 日
头顶日晒,田里农作的农夫挑着粪桶畚箕归村……
赵振满脸喜容走在前头,赵抃等人跟随身后走来……
迎面过来邻居陈叔热情相问:“老大,接兄弟归家?”
赵振连连点头,笑嘿嘿地回道:“是啊,是啊,陈叔歇工回家吃午饭呀!土根哥呢?”
“挑货郎担出门走江湖去了。”陈叔边回答边看着赵抃道:“四郎啊,叔恭喜你了!”
“谢谢陈叔!”赵抃腼腆回答道。
众人走着,前边不远处一座白墙灰瓦的屋子,屋顶上飘出袅袅的炊烟……
3、赵家 日
厨房里,姨娘正在烧汤准备煮面条……
赵振一踏进大门便喊道:“姨娘,四郎回来了!”
赵抃早已三步并两步跨进厨房,灶间烟雾缭绕,姨娘正在把一大把面条往沸腾的大锅里下……
“孩儿啊,你归来啦,姨娘和你嫂子正为你烧碗长寿面呢!”姨娘亲切地说。
姨娘一声“孩儿啊”赵抃心头一热,眼眶发热,眼含泪珠……
此时,大嫂递上热面巾让赵抃抹面擦尘,赵抃接过热面巾擦面洗尘。赵振已把姨娘煮好一碗热气腾腾的寿面端上客堂八仙桌上……
赵抃大口大口地吃着面条,碗底还有四个荷包蛋。
一家人都围着赵抃,看着他吃得欢,全家欢喜不尽。
4、莲花山 日
午后,赵振带着家人,赵抃拎着篮筐,筐里面放着煮好条肉,煎好豆腐、鱼、菜、白米饭等及香纸、蜡烛、祭品前往莲花山上坟。
赵振带头操持,赵抃摆好酒菜米饭,并与大哥虔诚地上香燃烛,烧起纸钱……
姨娘这次没有放声大哭,悲悲戚戚,却柔声细语道:“爹、娘、大姐、亚才,你们保佑,四郎已为赵家出头啦,上皇榜啰!你们放心吧,家里都好,儿媳孝顺,兄弟和睦,拊儿、扬儿聪明,日后会象四郎一样出人头地。”
赵抃跪在祖坟前连叩三个头,烧起香纸,告慰祖辈。
(旁白):“此时进京及第,赵抃并未感到自己出人头地,更多的是对祖辈夙愿得偿的告慰及对家人的报恩。”
5、县衙门前 日
衢江两岸,桃花燃春别样红,汨汨江水映碧春。
“,……”衙役抬出大红匾额,上书写“璧藻联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知县一行鸣锣打鼓,前往衢州府城北郊外三里陈庄保村,赵家送大红匾额……
6、赵家 日
赵家一派喜气洋洋,赵振更是忙里忙外,孩子们高兴得蹦蹦跳跳。
姨娘拿出一套为赵抃新制衣裳、新鞋袜给赵抃更换……
不时传来村里的炮竹声……
7、北门城门口 日
锣鼓喧天,送匾的队伍穿过北城门……
看热闹的百姓拥挤在道路两旁……
8、赵家 日
锣声、鼓声、炮仗声喧天,四村乡民涌向陈庄保村……
赵抃站在门前迎接知县一行,大红匾额送到赵家,赵抃跪拜连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振指挥着几个壮汉在客堂正中梁上挂上大红匾额。
知县客气地:“恭喜赵兄,进士及第,不知何时赴任?”
赵抃道:“谢父母官大人,逢皇上之命,不日急赴武安……”
知县点头道:“赵兄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赵抃谦虚道:“为国社稷,为君分忧。”
赵抃送走知县一行,乡民连连祝贺……
9、天空 夜
夜空,月亮在薄薄的云层里时隐时现……
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
10、赵家 夜
厨房里,灯光下赵抃陪姨娘一起收拾停当碗筷锅匙等家务后,扶着姨娘来到客堂,在圈靠椅里落后,自己“扑通”一声跪下,并向姨娘“咚咚咚”连磕了三个响头,哽咽地喊出了一声“娘——”
姨娘半响无语,端详望着眼前的这位朝廷命官,大姐的幺儿,自己的亲外甥,双眼渐渐地模糊起来,泪流如珠……
11、(回闪)灵堂 日
灵堂中,悬挂着赵抃母亲徐氏的画像。
小徐氏抱着身穿孝服不到三岁,身体虚弱的赵抃跪在母亲遗像前磕头……
(旁白):“赵湘儿子亚才,娶了西安‘南州徐氏’徐泌大女儿。徐泌与赵湘为同朝进士,两家族渊源深长。亚才生长子赵振、次子赵拯,三子赵抃是赵氏家族中排名第四,唤他叫‘四郎’。四郎瘦小体弱,母亲徐氏体质较差,加上倾心照顾小儿子底子更亏。因此,还没等孩子喊‘娘亲’,就离世了……”
12、赵家 夜
客堂里,小徐氏姨娘泪流满面,赶紧扶住眼前大姐的幺儿,自己的亲外甥无限欣慰,似乎报偿自己半生苦楚,深情地:“四郎啊,我的好儿郎,快快起来!”
赵抃没有起来,而满已深情地诉说道:“恳请娘亲随孩儿同往任上,好让孩儿朝夕侍奉娘亲。”
赵抃抬头热切地诉说,含泪的眼神充满期待……
“好孩子,儿的心意为娘懂,快快起来。”小徐氏宽慰扶起四郎。娘儿俩合坐到一条长板凳上。
小徐氏两眼凝视着客堂挂着丈夫亚才的遗像,深深地长叹一声道:“四郎啊,如果你父在世看到你现在,该多高兴啊!”
赵抃望父亲的遗像眼眶湿润了……
13、(回闪)客堂 夜
灯光下,亚才一边在照顾大儿子赵振,二儿子赵拯吃饭,一边又在喂小儿子赵抃吃饭,搞得手忙脚乱……
此时,小徐氏走进来心痛地说:“姐夫,大姐去世后,你一人拉扯三个孩子太难了。唉,四郎我来喂,你去忙别的吧!”
亚才一边把饭碗递给小徐氏道:“只是四郎瘦小身弱,我真担心。”一边对小儿子说:“快叫姨娘!”
四郎望着小徐氏乖巧地叫了一声:“小姨娘!”
“四郎乖!”小徐氏边把四郎拉到身边,边给四郎喂起饭来……
14、(回闪)徐家花园 日
小徐氏开口道:“爹爹,三女不忍,大姐家没有主心骨,没人照料,也不舍姐夫处境艰难。女儿愿……”小女儿两眼望着父亲……
徐员外沉默良久,动情地说:“儿啊,你心底善良,心疼你姐谢世,外甥小没娘亲。为父想赵家亲翁早逝,家境败落,女婿续弦难有着落,但这样又委屈你了,为父不忍啊……”
小徐氏宽慰道:“女儿自小承爹爹教诲,为人重道义。况且赵家自是名门之族,赵徐两家互通姻好,要有照应,女儿一定要抚育大姐的血肉成才。”
徐员外被小女的大义说心动了!默默地点着头……
15、(回闪)新房 夜
洞房之夜,小徐氏就一把将三个外甥紧紧拥在怀里。当时四郎只有四岁,深得姨娘疼爱。
(旁白):“从此,她就挑起相夫教子的担子。四郎在姨娘的教诲下,念字学礼,遵规守矩,孔孟之书更是全心通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四郎十二岁那年仲春,父亲亚才撇下妻儿众亲溘然长逝。”
16、赵家 夜
赵抃动情地望着姨娘说:“娘,没有您老和大哥的抚育之苦,哪有四郎的今天,现在四郎算有出息了,娘也该享清福了;我也会帮助大哥大嫂,不要再辛苦扒拉田地了。”
小徐氏用衣袖擦去四郎脸上的泪痕,慈母般地回应道:“四郎,好孩子,娘和你大哥兄弟们都很好,无须你操心。娘和你大哥大嫂过惯了这样平常的日子,还享受不来那富贵的日子。你有这份孝心,为娘和大哥都晓得。”她拉住四郎的手,语重心长的说:“你安心上任,照顾好自己,做好皇上交代你做的事,就是给赵家增光。”
赵抃重重地点着头。
“大道理娘不懂!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为官的这顶乌纱帽,不管走到哪儿,就不会错了理。”小徐氏恳切地说。
赵抃点头道:“娘,儿牢记在心。”
此时,赵振进来亲热地说:“我和你嫂子在家种田,守着这个家。你想家了就回来看看!”
赵抃站了起来,把大哥拉到长板凳上落座后,动情地说:“姨娘如母,长兄如父。娘,大哥,受孩儿和小弟一拜!”说着便跪下给姨娘和大哥磕头。
姨娘和大哥忙站起来扶起赵抃……
17、江边 日
江面上,飘着薄薄的晨雾,两条小船在江中缓驶着,船上的渔夫时而把站在船头上的鸬鹚赶下江里捕鱼,时而从飞上船头的鸬鹚嘴里夺下一条条鲜活鱼。
对岸的村落如诗似画,不时还传来雄鸡啼叫声……
18、赵家 日
早晨,小徐氏在房里忙着为四郎准备行装等物品……
厨房里,大嫂在为四郎做一路携带的干粮……
赵抃也在书房挑选要带书籍,赵拊和赵扬也在一起帮着选择。
此时,传来赵振的喊声:“开化余仁合大哥派人送礼到!”
赵抃忙来到客堂,大哥已陪客人进来。客人送上开化余仁合大哥送来贺礼一担,炮仗十扎,贺喜联对一副,并书信一封。赵抃一一收下后,赵振便泡上新茶,客人喝茶后便起身告辞,赵抃送客门外,双方道别。
此后,徐家舅公、表哥也送来贺金、喜面、红烛、染红的鸡蛋和新衣鞋袜等;大嫂娘家大哥也来贺喜,送上贺礼。
左邻右舍的乡亲也陆续来到赵家送上寿面、红鸡蛋、花生等前来贺喜。
午后,赵抃的好友毛彦志赶来赵家,一见面两人相拥而抱。毛彦志便打趣地说:“如今赵兄京城折桂,堂堂的朝廷命官还认我这个昔日同窗否?”
赵抃一把抓住他的手,说道:“彦志弟,我俩西山寺伴读,情同手足,怎敢言忘?”
赵抃拉着他同步走进客堂后,毛彦志递上一个包袱,展开后只见一只陶制笔筒,一方砚台,一条墨石。便指着说:“抃兄,这是我们本地的砚墨,走出去带着,留点家乡的念想吧。”
赵抃动情地叹道:“彦志啊,你我志同道合,本可一起上京城,志在四方,同走天下。可是,……”
毛彦志长叹一声道:“爹娘难舍呀,父母在,不远游。做儿子的奉亲乡里,也没有什么憾恨的。”
赵抃重重地点着头。
此时,赵振走进客堂说:“四郎,大嫂炒了几个菜,姨娘也热了一壶老酒,进去与彦志喝几杯!”
“走,进里屋喝两杯!”赵抃拉着毛彦志两人走进里屋……
19、沿江路上 夜
月光下,赵抃脚穿黑布鞋踩着草泥的小路,走出陈庄保村来到衢江边,这时,赵扬带着白鹤匆匆赶了上来……
“四哥,四哥,”赵扬喊道。
赵抃转身回应:“弟弟,何事?”
赵扬指着站在肩上的白鹤问道:“四哥,明日赴任带上它吗?”
“带上!”赵抃肯定地回答。
白鹤一见赵抃便“吱……吱……”地鸣唱起来,展开双羽轻巧地飞腾起来,双脚落到赵抃身边……
20、(回闪)山间草屋前 日
余仁合带着赵抃来到山间草屋前,道:“抃弟,你年轻有为,人品好,学识高,又有远大志向,不能让你当一辈子教书匠。愚兄让你在此读书,赶上大比之年前去科考。”
赵抃十分感激地:“谢谢余大哥,小弟在此一定勤奋读书,迎接大比之年科考,为国效力。”
晨曦,林中晨鸟啼唱着,伴着几声悠长而脆亮的鹤鸣。
赵抃坐在草屋前一边抚琴,一边吟诵,悠扬的琴声,深远的诗意,美妙绝伦。
忽然,如白絮般缭绕的晨雾里,一团白羽,细足丹顶,缓缓踱将过来,叫声合着踱步的节奏,平缓而有韵律来到赵抃面前……
“啊,白鹤!”赵抃迎上前去,附身摩挲,白鹤竟毫不认生,长颈相缠依偎过来,望着赵抃“吱……吱……”地鸣唱起来。
(旁白):“白鹤随即又盘旋几步,展开双羽轻巧地飞腾起来。从此,这只白鹤陪着赵抃,晨夕相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21、江边 夜
赵抃和赵扬中间站着一只白鹤,眼前的衢江水面开阔平静,月亮大半圆悬挂在蓝天上,群星闪耀,寒风微吹,江面一艘帆船正悬帆溯流而来。
这时,姨娘走到赵抃身后,将一件长裳轻轻披在赵抃身上。赵抃转头叫一声“娘!”
赵扬也喊道:“娘!”
姨娘道:“四郎啊,明日你即赴任,千万别受风寒。回去吧,明日早起!”
“是,”赵抃扶着姨娘一步步沿着江边小路回家,赵扬带着白鹤随后跟上……
22、赵家 日
一大早,赵抃和带在身边看护教习的赵拊和赵扬,都做好出行的一切准备。
姨娘和大嫂给三人烧了寿面加上鸡蛋,还煮了条肉、煎了鸡蛋、豆腐,备了白米饭等等祭祖酒菜,大哥赵振和二哥赵拯点上蜡烛香纸。赵抃及两个弟弟焚香叩头。
此时,赵振双手抱着一把雷氏琴交给赵抃……
23、(回闪)堂前 日
父亲亚才勉强支撑起身子,捧着雷氏琴慎重地对赵抃说:“四郎,爹指望你为我们赵家争气,这把雷氏琴是你爷爷的,他曾一直带在身边。现在我把它交给你,希望你铭记爹的话,力学成才,为国效力,为家争气。”
赵抃含泪点头,双手接过雷氏琴……
24、赵家 日
赵抃双手捧着雷氏琴真切地说:“娘,大哥,大嫂,二哥,你们放心吧,四郎一定牢记爹的教诲!”
姨娘点点头,吩咐道:“儿啊,一切都保重。”
赵振,赵拯也一再叮嘱赵拊和赵扬:“要听四哥的话。”
兄弟两人都重重地点着头。
25、浮石埠头 日
江风涤荡,渔歌轻扬。船上赵抃与赵拊、赵扬站在船头,赵拊背着雷氏琴,赵扬带着白鹤一同随赵抃赴任去了。
埠头上站着姨娘、大哥、大嫂、二哥及孩子们,不断地朝赵抃三兄弟挥着手……
船缓缓离开埠头朝江中驶去,船老大控好帆的风向,风帆迎风而上。船头的赵抃等人朝埠头上的人挥手……
赵抃挥着眷恋的衣袖,带着这片静静的乡情亲音向故乡告别了!瀫水汨汨,含情脉脉,潭心浮石,巍巍屹立,亲人们目送这一粒舟影渐渐远去……
(旁白):“赵抃首次赴任之地为潭州,即今日湖南长沙,楚汉名城。职务为武安军节度推官,受理武安军刑狱之事。”
(第一集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