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共和国位于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及伊朗高原之间,面积44.1839
万平方公里。北连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接约旦、叙利亚,南与科威特和沙
特阿拉伯接壤,东南濒临波斯湾。境内西南为阿拉伯高原一部分,向东部平
原倾斜;东北部为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高原与山地间有占国土面
积大部分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百米。幼发拉底河和
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在库尔纳汇合为夏台阿拉伯河,流入波
斯湾。海岸线只有60 公里。东北部山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其他地区为热带沙
漠气候。夏季最高温度达摄氏50 度以上,冬季则在摄氏零度左右。全年雨量
稀少,年平均降水量由南至北为100500 毫米,北部山区达700 毫米。
伊拉克在阿拉伯语中是血管的意思。两河流域是一片肥沃的平
原,由两河及其汇合而成的阿拉伯河形成的水网,犹如人体的血管。古代阿
拉伯人因此就将这个地区喻称伊拉克。据海湾战争爆发以前统计,伊拉
克人口总数为1765.7 万,其中阿拉伯人占总人口的73.5%,库尔德人占21.6
%,其余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犹太人等。阿拉伯语为官方语
言,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为库尔德语,国内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
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
1968 年9 月颁布的临时宪法规定,伊拉克是人民民主国家。经济上
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私有制;由总统行使政府首脑职权,总统为
武装部队总司令。伊拉克国旗为红、白、黑三色旗,白色部分绘有3 枚绿色
五角星。在阿拉伯地区,红色象征革命,白色为土地,黑色为石油。3 枚五
角星象征着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伊拉克的国徽图案是一只萨拉丁雄鹰。
在雄鹰站立的匾上有阿文书写的伊拉克共和国字样。国徽上的萨拉丁雄
鹰图案是为了纪念12 世纪在圣战中领导穆斯林击败来自西方的十字军的阿
拉伯领袖。
伊拉克全国分为18 个省,下设县、乡、村。各省名称为:杜胡克、埃尔
比勒、苏莱曼尼亚、塔米姆、萨拉赫丁、迪亚拉、巴格达、安巴尔、卡尔巴
拉、瓦西特、纳杰夫、卡迪西亚、巴比伦、穆萨纳、济加尔、米桑、巴士拉、
尼尼微。首都巴格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530 万,
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部,跨底格里斯河两岸,是阿拉伯世界最古老的城
市之一。巴格达原是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天方夜谭》的故乡,纵贯市区的
底格里斯河东岸有一条长十几公里的河滨公园,公园里有一座很闻名的《天
方夜谭》雕塑。早在4000 年前巴格达就是重镇,公元762 年被定为阿拉伯帝
国都城,1921 年伊拉克独立后定为首都。巴格达市内有纺织、石油提炼、制
革、食品等工业,有约100 座清真寺,旅游业发达。
重要城市还有巴士拉,它是伊拉克最大的港口,位于阿拉伯河右岸,距
波斯湾120 公里。该市始建于公元前636 年,是阿拔斯王朝时代著名的文化
和贸易中心。巴士拉市内水道纵横交错,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市北74
公里处的库尔纳是传说中的亚当与夏娃的伊甸园所在地。市内工业以石油
化工为主,市郊区是伊拉克椰枣的重要产区。
伊拉克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4700
年,这个地区就出现了城邦国家阿卡特苏美尔王国。从公元前2000年起,
先后建立著名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50年被波
斯帝国所灭。公元7世纪并入阿拉伯帝国,并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化
中心。1258年蒙古人入侵,阿拉伯帝国逐渐衰落。16世纪伊拉克成为奥斯曼
帝国的一部分。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在伊拉克的利益冲突
日益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拉克成了英、土军队的战场。1920年沦
为英国委任统治区。
1921年8月伊拉克宣布独立,成立伊拉克王国,立费萨尔为国王。1922
年10月,英国和伊拉克签订为期20年的英伊条约,该条约确认了英国在伊
拉克的统治地位。1932年英国结束了对伊拉克的委任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迅速壮大的伊拉克民族民主力量与帝国主义及其在伊拉克的代理人
的斗争日益激烈。1958年7月14日,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为首的
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费萨尔王朝,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由卡塞
姆任总理。1963年2月,伊拉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推翻卡塞姆,建立以复兴
社会党为主的政权,任命党外人士阿里夫为总统。同年11月,阿里夫发动政
变,夺取复兴社会党政权。1968年7月,以贝克尔为首的复兴社会党军官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