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虽然林氏嘴上如此说,还是赶紧吩咐下人将螃蟹洗刷干净,放上锅中蒸起来。
    林氏招呼杨芝兰同他一起去布置吃饭的地方,四五岁这俩弟弟,缠着景湉期问这问那,要她讲故事。
    往年杨玉树在家都会赏赏菊,再一同吃螃蟹的,今年杨玉树不在,菊花现在好歹还剩几朵,总是要应应景的。
    不多时热气腾腾的螃蟹被端了上来,这可是纯天然无污染的螃蟹——当然要多吃几只了,景湉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顾修谨有很好的拆蟹工夫,据说是他娘亲教给他的,现如今正很有耐心的给两个弟将蟹黄蟹肉剔出来,连蟹钳蟹脚的肉也未曾放过,他慢条斯理的,仿佛在处理什么工艺品,最后蟹壳蟹脚还可以摆出一只螃蟹来。
    相比而言,二表哥杨博峻吃的就比较豪放了,林氏总说他没吃干净,浪费了好东西,却又默默给他添了一只。
    吃着黄澄澄的大螃蟹,景湉期地想起红楼梦里,薛宝钗那首螃蟹诗来,边挖着蟹黄边念叨到。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还是重阳节后的螃蟹好吃啊!”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螃蟹本就横着走,可不是无经纬么?”顾修谨又处理了一只螃蟹,把蟹肉蟹黄递给景湉期,“后文如何?”
    “你吃你吃!我自己来,方才你只顾着给这俩小家伙弄吃的,自己一口还没吃上呢!这是我无意从济世阁书阁中的一本古籍上看的,后面的记不清了。”景湉期连忙让顾修谨自己吃,后面那两联,她是真记不得了,况且景湉期也没那么无耻假做是自己写的,毕竟红楼梦可是曹公的一把辛酸泪。
    “阿姐,我要!”景渊绪方才吃了一只螃蟹,又往景湉期这边凑,讨要螃蟹。
    “不成,你还小,只能吃一只。”景湉期言辞拒绝。
    “我要……”景渊绪犹不甘心,他虽然年纪小,但是知道自己这个姐姐说不给就不给的,眼巴巴的快哭出来了。
    “阿姐也只能吃一只,我分你一只蟹腿,可不许和别人要了。”景湉期把一只蟹腿给了小弟,景渊绪拿着那一小只没有多少肉的蟹腿心满意足的走了。
    “你瞧瞧,就是你那么好心给他们剔螃蟹肉,这么快吃完了一只,可不是来找麻烦了。”景湉期看见那边小小的景渊绪在那里炫耀自己得了一个蟹脚,越发觉得自家这个小弟天真可爱。她常年在外读书,确实错过了很多两个弟弟的成长时光。
    “好了好了,倒是我的错,下次必定不敢了。”顾修谨看着面前的景湉期笑了,“只是说好的生辰礼,怕是要揭榜才能送你了。”
    景湉期和顾修谨还有表兄说好了,今年生辰不必送礼,他们若是榜上有名就是最好的生辰礼了。
    揭榜那日顾修谨和杨博峻果然送了景湉期一份大礼,顾修谨的名字赫然在榜首,而杨博峻刚好是第五名。南山书院作为岑南先书院之中执牛耳之人,在榜的学子固然不少,但是拔得头筹之人,自是更引人注目的。
    顾修谨一举夺魁的消息很快送到了叶昰倾手上,因为带着两个人,脚程平日慢了不少,估摸着还有一个月才能进京。他看完手下人的奏报,顺手便将纸笺在烛火上引燃,烧了个干净。
    前几日看到信中写景湉期与家人过节吃螃蟹,叶昰倾心中不是滋味,她倒是过得逍遥,今年自己还没吃过螃蟹呢!旅途之中,叶昰倾的吃穿用度一如既往,要吃螃蟹也不是难事,只是知与谁同罢了。
    今次又得了顾修谨夺魁的消息,叶昰倾对胡夫子看人的本事心悦诚服,当然这老头子教书的功夫也是极好的,凡是经他指点过的杨玉树、景行,再到如今的顾修谨和杨家那两个儿子名次都极好,怨不得每次胡夫子去南山书院总是被奉若上宾。
    顾修谨得了好名次,想来她也是极高兴的吧?叶昰倾眸子忽得有些黯淡。
    “少阁主,可是家中出了事?您今儿收了信之后,兴致便不高。”晚间茯苓服侍叶昰倾就寝的时试探着问。
    “无事……顾家那小子此番乡试得了案首……”叶昰倾答道。
    茯苓正想说什么,却又听叶昰倾道。
    “熄灯……”
    茯苓晓得这是少阁主不想多谈的意思,连忙熄了灯,安静退了出去。
    第14章 云空未必空
    十四、云空未必空
    十月底,京城已入深秋,虽是天高云淡却也有了萧瑟之气,都城之内秋意更甚,多半树木已是掉光了叶子,徒留光秃秃的枝丫,偶见人家院中栽种一两颗柿子树,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给瑟瑟的秋意添了几分艳色。
    也叶昰倾入城之时,夕阳斜坠,薄暮冥冥,本已过了关门的时辰,因承恩王府世子今夜要入城,故而今日南边城门关门的时间比平常晚了半个时辰。
    时下虽有夜市,但也只是在官府特别划定的坊间可以做生意,而承恩王府所在的城东,多是勋贵大臣的住处,自是远离勾栏瓦舍和街道集市的去处。
    承恩王世子进京了。
    从南城门到承恩王府,还有半个来时辰的路途,待叶昰倾在承恩王府下榻之时,他回京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京中大半官宦之家。
    皇后娘娘派遣的两位嬷嬷,苛待济世阁主叶岐新收女学子并给她下毒的事,早在一个多月前便在京中各地暗自传开了,因事及皇家,故而大臣们不敢明面上议论,但是各家俱是心中有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