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33〕
    何甜甜发色偏深,梳成马尾,十分秀气。她先是跟鹿溪和时小多打了招呼,然后看向池树,说:“池哥,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季星临的同学,之前来给他送过卷子的。下午有一场临时增加的化学测验,老师来通知时季星临不在。他最近旷课旷得比较多,我怕他会错过考试,又没有他的电话号码,联系不上他,才特意跑过来。”
    鹿溪嗤笑一声:“你是来传消息的,还是来告状的?旷课旷得比较多——有这句话垫底,姓季的今天准挨揍!”
    何甜甜脸色一变。
    池树吹了声口哨,笑道:“既然都是小临的同学,不如进来喝杯茶。”
    时小多站在原地没动,池树看她一眼,说:“我叫池树,季星临的表哥,不是坏人。”
    时小多还堵着气,心想,你不是坏人,可你表弟是!她向池树鞠了一躬,说:“谢谢池哥帮忙,下午有考试,我要提前回学校,茶就不喝了。我也麻烦您转告季星临,我的字不是丑,而是自带马赛克,有保密性的,他看不懂,是因为他智商不够!”
    说完,时小多拽着鹿溪转身便走,没走出几步,迎面撞上另一道身影。
    季星临跨在单车上,单脚撑着地面,说:“保密性?你以为你写的是莫尔斯电码吗?”
    时小多不理他,要绕过去,季星临挪了下单车的前轮,截断时小多的路,犹豫片刻,说了句:“以后,别逃课。”
    鹿溪甚是诧异地看了季星临一眼,心想,少爷,您逃过的课比地球外圈的香飘飘还多,怎么好意思劝别人不要逃课。
    季星临那负无穷的情商再度起到拖后腿的作用,怀揣着好意说了句特别不中听的话:“你跟我不一样,比较笨,不适合逃课。”
    鹿溪:“……”
    时小多肺都要气炸了,一脚踹在季星临的单车上,吼他:“让开!”
    季星临踉跄了一下,前轮歪斜,时小多趁机跳了过去,走得头也不回。
    鹿溪跟在时小多身后,自季星临身边路过,拍着他的单车把手说:“跟你相比,周楚屹都变成嘴甜小可爱了!”
    语罢,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叹息。
    嗯,备忘录里的“季星临罪行全记录”又可以加上一笔了——×月×日,季星临嫌时小多笨,损害同学尊严,造成恶劣影响,记大过一次!
    时小多渐行渐远,季星临看着她的背影,懊丧地抿起嘴唇。
    他好像又说错话了,应该先道歉的。
    转头看见何甜甜还站在那里,季星临习惯性皱眉,道:“有事吗?”
    何甜甜有点儿紧张,搓着手:“我是来告诉你下午有考试,不要错过。”
    季星临点点头,顿了一下才想起来要道谢,于是开口:“我知道了,谢谢。”
    何甜甜犹豫一会儿,试探着问:“你有时间吗?我有几道物理题不会做,能麻烦你给我讲一下吗?”
    蓝田居面积不大,桌椅之类都在后面的小院子里,何甜甜只能把卷子放在玻璃柜台上。季星临扫了眼题目,几乎没有思考,就开始在草稿纸上写解题步骤。
    两个人并肩站在一起,季星临的侧脸雕塑般精致,握笔的动作和写出的字都十分好看。何甜甜有点儿走神,视线游移在季星临的脸与手之间,心跳乱七八糟。
    题目解到一半,季星临突然搁下笔,说:“你回去吧,这道题没有讲解的必要了。”
    何甜甜一愣,小声问:“是我太笨了吗?”
    “跟智商没关系,是心思。”季星临说,“你的心思不在题目上,我讲了你也记不住,何必浪费时间。”
    何甜甜僵在那里,脸颊涨得通红。
    池树坐在门口的藤椅上,揉着狸花猫的下巴笑出声音,他想,季星临这家伙啊,有时候笨得气人,有时候又聪明得可怕,真是一个神奇的矛盾体。
    〔34〕
    时小多和鹿溪逃掉了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午休时溜了回来,一进教室就看见季星临坐在位置上,指间绕着一支笔。他戴着耳机,侧脸看向窗外,鼻梁撑起利落的线条。时小多脚下一转,从教室里绕了出去。
    她还堵着气呢,暂时不想看见那家伙。
    八班是特长班,体育生和艺术生凑在一起,就像养了一窝鹦鹉,叽叽喳喳,热闹非凡。教室门开着,一群人聚在讲台上,好像在研究什么,争论不停。这个说,你给它喂点吃的,感觉它快饿死了;那个说,水呢,再倒点水,没有水乌龟会死的。
    时小多没看到鹿溪也没看到周楚屹,好奇心作祟,伸长了脖子朝人堆里看了一眼。
    桌子上摆着个玻璃缸,一只扁壳子的小乌龟前爪伸直,攀着玻璃缸的边沿万分艰难地挂在那里,有人拿着水瓶往里加水,还有人深情感慨:“它不愿意沉到水底,是不是舍不得我们啊?”
    时小多摸摸鼻子,站在人群外提醒了一句:“这是只饼干龟,也叫石缝陆龟。陆龟沉到水底是会淹死的,所以,它不是舍不得你们,而是在逃命。”
    正往玻璃缸加水的男生尴尬地住了手,瞪着时小多嘀咕了一句:“多管闲事。”
    时小多没生气,好脾气地告诉他:“这种龟喜旱怕湿,你最好准备一个饲养箱,底部铺上钙砂和压缩纸粒,用紫外光照明设备保持十二至十四小时的直接阳光照射。恒温低湿,可以用陶瓷加热灯保持温度。”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