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然而,战事打了三年,飞行员人手始终不足,他辗转于各地,却始终不能多做停留。甚至就在两年前在一次日军对重庆的轰炸中,他的养父因未来得及躲入防空洞身亡,他的养母悲痛欲绝,她本就身体不好,没过多久也跟着去了。
    此事对周应煌的打击很大,可他又不敢跟阮问筠说,怕让她担心,在心里积存了许久,直至听闻温见宁已平安脱险,才得以在信中托付一切。
    温见宁手拿着信,一边看一边走至窗边。
    “……当年上战场前,我曾想过,若是我能活着回来,定能事事护问筠周全;即便我死了,把她托付给我的养父母,凭着我的抚恤金,她的后半生也能过得很好。可这些年来枪林弹雨里出生入死,却让我意识到,我当时的想法何其可笑,心态又何其自负。”
    “……阿菅,若有朝一日,我不幸殉国,还请你代我这个不负责任的兄长好生照顾问筠。娘离世前抓着我的手,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可直至今日,我这个做兄长的,始终没能为你这个妹妹做些什么。若今世注定遗憾,只愿来生我还能再做你的兄长,好好回护你。”
    这信里写的说的,看似是托付,可在她看来,这更像是某种预先告知的诀别。
    门外传来脚步声,冯翊轻轻推门而入,径直向站在窗边的她走来。他见她神情郁郁不乐,瞥了一眼桌上叠放的信封,带着些无奈道:“好端端地,怎么又有人惹你哭了。”
    温见宁拭了拭湿润的眼尾,勉强笑道:“也不是他们惹的我,是我自己没用。”
    冯翊未置可否,只问:“是你的同学有什么难处,还是表哥他跟你说了什么?”
    她把信递给他看了,并轻声叹道:“真恨不得能早日回到昆明看看。”
    那片土地上不仅承载了他们四年的记忆,还有太多他们牵挂的人和事。
    冯翊和她也是一样的想法。
    之前往西南寄信时,他也曾给恩师杨老先生写信报过平安。
    只是老先生性格清高倔强,不肯向学生诉苦,在给冯翊的回信中也只字不提。若非冯莘写给温见宁的信中也提到了杨家的生活困顿,只怕他也要被老师骗了过去。
    待情绪平复后,温见宁才在冯翊的鼓励下着手给亲友们回信。
    这第一封信是写给冯莘的。
    她在信里请冯莘代为照看阮问筠,并让冯莘帮忙打理她和冯翊在昆明的住处。无论是找租客,或者转手卖给别人,只求能稍稍减轻些她们经济上的负担就好。
    温见宁深知,若是私下里告诉阮问筠,以她清高要强的性子,必然会推三阻四,绝不肯轻易接受她们的好意,可有了冯莘的帮忙劝说,想必问筠那边也能想通。
    对阮问筠,她则严厉批评了对方这种粉饰太平的行为,虽然双方目前还能通信,可一封信来回要好几个月,若是中途遇上打仗,更不知要耽搁到哪年哪月。比起在信里说些不尽不实、不痛不痒的话,她更希望能听到阮问筠与她说说真心话。
    可对表哥虎生,她却又不得不用上阮问筠那一套,尽量只报喜不报忧。对于他在信中的托付,她也唯有一口答应下来,让他安心。
    送出回信后,她再次在书桌上铺开信纸,准备写给远在美国的钟荟。
    只是如今两人远隔重洋,再加上美日已正式开战,这一封信也不知道是否还会和她之前发出去的那几封一样石沉大海。不过温见宁相信,钟荟一定也同样在等着她,只要她不停地写下去,有生之年,她一定会和钟荟一家重新取得联系。
    想到这里,她搁下笔,走至窗边望着远处墙上爬山虎萌生的绿意,轻轻地舒了口气。
    ——这一年的春天已经悄然而至,有一件耽搁已久的事,她也必须尽早完成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温见宁和冯翊的婚礼办得简单而平静。
    事先,家里的几位老仆人翻了翻老黄历,为他们选了个宜嫁娶的吉日。
    当年日军入驻上海租界后,冯家的主人们都纷纷远走避难,只留下这一座空宅和几位老仆人守在这里。有赖于他们尽心尽力的看守和冯家故旧的帮衬,这里才不至于被日军占据,等到了两位主人从港岛归来的那一日。
    如今,他们总算又等到了这座沉寂已久的宅子迎来喜事的一天。
    结婚当日上午,两人步行前往租界的一间小教堂,在那里举行了只有两个人的简单仪式。
    冯翊总还记得当年姐姐冯苓出嫁时盛大热闹的场景,一直对此心怀歉疚。
    他也曾考虑过,是否要托人送信到浙江老家,请那边冯家的族亲长辈来为两人主持婚事。可温见宁对此却颇为不以为意,以一句这只是他们两个人的事劝服了冯翊。
    二人的婚礼一切从简,就连证婚人和神父也不打算请了。
    可唯独有一个人,温见宁心里总还盼着希望她也能到场。
    从他们刚回到上海时,她就让冯翊托人四处打听齐先生的下落,可令她失望的是,齐先生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没有任何人知道齐先生的去处,也没有关于她的半点消息。
    无奈之下,温见宁也只好暂时放弃了让恩师见证婚礼的打算。
    转眼就到了结婚的那日。
    冯翊事先已和神父打过招呼,等二人抵达时,教堂内空旷而安静。上午的日光透过教堂上方斑斓的彩色玻璃窗,照在排排整齐的棕色木长椅上,溅起温暖的光晕。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