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宫门外有人拦住了马车。
卓萤掀开帘子,上去冲那侍卫喝道:“大胆,这是摄政王的马车!”
那人愣了一愣,不远处提着刀走过来的领头侍卫忙拱手道歉:“臣该死,他是新来的,还请摄政王和萤姑娘开恩。”
宫墙里外,即便是卓萤,也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卓萤见那侍卫态度不错,也就没再说什么,只放了帘子让阿召驾车进宫。
谢相迎见卓萤抱着弯刀在车中闭目养神,忽然有些理解长乐宫里那一对母子的心境。
只怕摄政王与其党羽一日未死,他二人便永不得长乐。
马车晃的人心里难受,谢相迎昨日在烈日下跪了好半天,休息一夜仍未缓过来。要不是下车时阿召扶了一把,谢相迎险些跪在长街上。
好不容易走完长街,又要上无数个台阶往崇明大殿去。这宫里头修这么些个台阶也不知是不是为了累死上朝的官员。
谢相迎扶着腿,遇到路过的官员,还要挺直身子来回应他们的招呼。
一声又一声的“摄政王”响在耳畔,让上朝之路格外漫长。
“恭迎摄政王。”
即便是进殿门后,也还是有人打招呼。
“同迎,同迎。”
到最后谢相迎也不知道自己口中回的是什么。
人刚站定,礼监的人开始敲钟,拉高调子嚷着“上朝”二字。
小皇帝带着太后往龙椅的方向去。
凌琅今年刚刚九岁,脑袋上的冠冕比头还要大,垂下来的珠子,几乎把整个脸挡住。
太后端坐在坐在龙椅旁的位子上。
这摄政王这么厉害,却没在皇帝旁边给自己弄张龙椅,这让谢相迎有些惊讶。
他看满殿的人只是站着没什么动静,率先拱了手喊道:“吾皇圣安。”
身后的人这才跟着拉长了调子喊。
尊卑有序算是被这帮朝臣弄明白了。面具后的眉挑了挑眉,谢相迎直了身子,开始听几个大臣“有本启奏”。
朝中琐事多,除却天灾人祸,就是银钱货币之事。
近日关外无战事,倒是有不少喜事。
“东陵国送银五万,金十万,帛三万匹,珍宝不计其数,修书想与我北齐结亲。眼下北齐大局初定,和亲之事,事关社稷。还请太后陛下圣裁,属意公主和亲。”
说话是的是曾经的国舅爷沈为川。
沈为川一表人才,风流儒雅,年近四十的人,还如三十来岁般英姿。音声更是和缓有力,洋洋盈耳,叫谢相迎也忍不住侧目去看。
作者有话要说:
来了
第03章 我敢保证摄政王府出个皇后
北齐曾经是快要统一天下的大国,凌琅的皇爷爷称帝,各国无有不服。和亲之事从那会儿就有,算是大国施恩。如今北齐的境况大不如前,此事便需慎重考虑。
沈为川说的大局初定不假,但却没定到哪里,前些年外有胡人攻打,内有藩王夺嫡,弄得四下里民不聊生,整个北齐风雨飘摇。北齐早已是他国口中虎视眈眈的肥肉,一直到摄政王不情不愿地保小皇帝登基,才有了这看似安定的局面。
此时和亲等同于与东陵国结盟,这对北齐来说是一件好事。只是先帝子嗣微薄,膝下仅有三位公主,小公主只有七岁,长公主凌乐是嫡皇后所生,已与两位驸马和离。剩下的便只有太后的亲生女儿凌蔷,年方二八,待字闺中,正相事宜。
东陵国国力正盛,与从前的北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想要拉拢东陵国壮大北齐势力,随便选个宗室女子必然不成,合适的人只有二公主一个,谢相迎看沈为川口中的圣裁也不过是面上的意思,过过场子。
“不知摄政王心中属意何人。”
太后一开口,便将满朝文武的目光,引向还在神游的谢相迎身上。
和亲的人选只有太后的女儿凌蔷一个,谢相迎估摸着自己要是先说出口,必定要引火烧身让太后记恨。
虽说这摄政王行事本就乖张,他可还想多活些时日。
谢相迎思忖片刻,问沈为川道:“不知那东陵国的太子可有属意之人。”
沈为川的眸光微敛,郑声道:“信中未提及,臣也不知。过些日子东陵太子会随使者到访,太后与摄政王心中所惑或有可解。”
三个人说话有来有往,最该说话的小皇帝却一言未发。
一直到散朝,小皇帝说过的话,也不过是“退朝”二字。
谢相迎看着自己未来的小徒弟,突然觉得这小这人小小年纪,就坐在满是人的大殿上听正事,实在有些可怜。他这么大的时候,还在翻墙打弹弓玩儿呢。
“如此,且待东陵太子到来,再行裁断,退朝吧。”
太后冷冷发了话,摄政王对此事无异议,满朝文武这才挨个儿出了崇明大殿。
谢相迎临走时,看了一眼撑着手从龙椅上跳下来的小皇帝一眼。
不知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这小孩儿虽然一言未发,但从一上朝就在盯着自己,奇了怪了。
人刚走到汉白玉石头堆的台阶上,身后沈为川唤了一声“摄政王留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