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肖琅皱了皱眉头,“我不是这个意思...”
    “啧。”一旁蹲着的苏勉扬适时站了起来,抽走了女人递过来的钱,当着她的面一张一张数清楚,颇为嫌弃地皱了皱眉,“有点少,凑合。”
    女人气得脸色发青。
    “小家伙,她是你妈?”苏勉扬个头高长相凌厉,不穿校服的时候确实有几分像社会人士,女人哼了一声到底是没说什么,被拽着的小女孩虽然有些委屈,但还是可怜巴巴地点了点头。
    看见了小女孩的反应后女人更是得意,冲着他抬了抬下巴,“多管闲事。”
    苏勉扬没理女人,蹲下身子拍了拍小女孩的头,收回手的时候把钱塞回了小女孩的衣兜里,“行,一路顺风。”
    被忽视的女人也不想再耗下去,她颇有些嫌弃地噫了一声,“死孩子身上怎么弄成这样?三天不打都不行,走吧乖,妈带你回去洗个香香。”
    小女孩却拗着不愿意动作,甚至在女人不耐烦地拉扯下挣脱了她的手,女人又羞又恼却也没办法,只能这样看着自己的孩子到底想做什么。
    肖琅看见小女孩冲他招了招手,他有些诧异地凑近,小女孩却不满意,拽着他的裤腿往下扒,似乎是想要他低一些,肖琅干脆蹲下了身子。
    见肖琅看懂了自己的意思,小女孩开心地笑了,二话不说猛地扑上去搂住了他的脖子,啵唧一声在他的脸侧亲了一大口。
    这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以至于小女孩松开手后肖琅还没回过神,他不自在地移开了视线,面上仍然是一派淡漠,耳尖以却肉眼可见的速度灼热变红。
    小女孩又看向了苏勉扬,后者也同样看向了她,甚至对着她挑了挑眉。
    小女孩又看了一眼肖琅,随后把视线移到了苏勉扬身上,她颇为嫌弃地撇开了头,只是敷衍地握拳拇指朝上对他做了个“棒”的手势。
    这区别待遇也太大了吧。
    女人见孩子这模样,也知道自己误会了人,但要向两个高中生认错她还是拉不下脸,只好讪讪地拉着小女孩走开了。
    “你看看这什么人?咱们劳心劳神怕她孩子出意外,她就这态度?”
    看着女人走远的身影,苏勉扬不满地嘟囔,他一向是个受不了委屈的,女人这样子搞得他们多一厢情愿似的,让他心里很是不爽。
    “做善事的时候,不要以得到人家的回报为前提,否则大多数时候会失望。”
    与苏勉扬的反应不同,肖琅除了发红的耳尖外态度倒是很平静,话语中透露出几分习以为常。
    “那干脆都别做好事儿算了,反正大家也不领情。”苏勉扬随口应了一声。
    “没吃亏啊,人家不是给钱了吗?”肖琅轻松地耸了耸肩膀。
    “...你这心态,人家那是领情地给钱吗?人家那是拿钱羞辱你。”一想起来女人不分青红皂的行为,苏勉扬还是有些来气。
    “你要是也乐意拿钱羞辱我,用钱把我砸死都行。”
    苏勉扬彻底没话说了。
    不过看肖琅这反应确实没对这事儿认真计较,苏勉扬也就放下了心,他其实就是怕女人那态度伤了肖琅的心,给人幼小的心灵留下什么阴影。
    既然正主都不计较了,他自然也不会再揪着不放,毕竟要改变世界远没有自己调整好心态简单。
    苏勉扬掏了掏兜,“我把钱还给你。”
    只是不凑巧,苏先生嫌麻烦,给零用钱喜欢凑整,苏勉扬出门在外一向不带十块五块的零钱,从兜里掏了半天愣是没拿出一张来。
    怕人等着急,他有模有样地说:“放哪儿去了?怎么找不到了?”
    一直目视前方的肖琅冷不丁来了一句,“换零钱的便利店已经过去了,你编个把钱弄丢的理由更可信一点。”
    听到这句话苏勉扬找钱的手停了下来,“你都看到了?”
    “你仔细看看我这双眼睛。”肖琅侧过头对苏勉扬说。
    “让我看我就看,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话是这么说,但苏勉扬还是盯着肖琅看了很久。
    苏勉扬鲜少这么仔细地看过一个人的眼睛,但除了经历了“这眼睛颜色挺好看——琥珀色的——琥珀的产地在哪儿来着”的心路历程外,他什么多余的也没发现。
    难怪他从小就看不来侦探小说,人家观察后能得出被观察者从哪里来,从事怎样的职业这种结论,而他却只有一句卧槽好看啊,跟个傻逼一样,“这长得也不像360度无死角摄像头啊。”
    肖琅被他的回答逗乐了,“双眼2.0了解一下。”
    “这也太不公平了,不是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苏勉扬叹了口气,“我一直觉得,好学生眼镜应该有啤酒瓶底儿那么厚来着。”
    冬天天黑得早,通常大家也会提前做饭,他们这时候刚好路过一片居民区,靠马路的某扇窗户人家里正巧在做晚饭。
    炒菜铲翻菜的时候发出了乒乒乓乓的声音,熟悉的家常菜香味带着苏勉扬的思绪直接飘上了天际,他整个人身子软绵绵的,仿佛行走在云端里。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肖琅轻飘飘的话混在晚风里,从苏勉扬的耳侧擦了过去,“你别笑...我也觉得这想法挺傻的。”
    很难要求每一次的善意都得到回报,但世界上从来都不乏乐善好施的人,历经多次失望仍然没有放弃行善积德。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